2009年2月20日星期五

朱小平讲金融风暴

先讲一段引子。有两个范式,一个是凯恩斯的边际资本主义范式,另一个是马克思的范式。我个人认为在这两个范式之间,还有个熊彼德的第三范式。其来源是瓦尔拉斯和马克思,当然马克思的影响要小一点。从时间上看有一个巧合,马克思去世于1883年,而这两位就是在1883年出生的。

凯恩斯和熊彼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比如说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他的理论在金融危机中很有影响。克鲁格曼不是新自由主义的,是凯恩斯主义的,所以说今年的诺贝尔奖等于是颁发给凯恩斯的。所有救市的政策思想根源,都来源于凯恩斯。
而且金融危机下一步的解决,就是看凯恩斯的一个思想——“流动性陷阱”会不会出现;这是很伟大的。


熊彼德就更加微妙,他首先提出了“创新”。这个词已被所有人所熟悉。
这次金融风暴的一个重要的正面作用,就是把金融学普及了。所有的人都在讲:“金融创新”、“金融风暴”。如果没有这一次的金融风暴,
大概不会这样。“创新”是熊彼特提出来的,非常伟大。这就是现代性的出现。从现代到后现代再到超现代,
在经济领域中出现了利润。
什么叫利润?经济学当中不允许思想随意驰骋,经济学必须有一个内在的、自洽的逻辑。
这当中,在现代性出现之前,资本主义出现之前,是没有利润的;按阶级分析的方法,就只有地租。利润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出现而出现。那么利润的来源是什么?马克思改造了一下资本主义老祖宗李嘉图的理论。
他认为利润的来源是因为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成为资本,然后用资本去购买劳动力。劳动力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利润的来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那么边际主义这个范式里面,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的范畴内,
所有人都在市场中均衡,没有利润。如果某个产业有利润,那么流动的结果,就会让利润下降,直至利润为零。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只有熊彼特提出了另外的一个来源,就是利润来源于“创新”,跟马克思的不一样。那谁来创新呢?企业家来创新,提出了“企业家”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在马克思的理论里面没有“企业家”这个概念。资本家是资本家,工人是工人;
在资本家和工人中间给出了“企业家”。企业家干什么呢?就是创新,在创新的时候他又给出了一个银行的概念,然后银行向企业家提供贷款。资本家实际上只给银行提供资金。这样企业家把资金形成一个新的组合,进行创新。创新出来的东西包含利润。利润是暂时的,
间歇性出现的东西,但是它总会出现。熊彼特的范式和马克思的不一样。简单的说,比尔盖茨的财富按马克思讲,来自于剩余价值;按照熊彼特讲,来自于比尔盖茨的创新。盖茨创造了一系列从
doswindows的系统,所产生的就是创新的价值。

所以在我们探讨问题之前必须选择一套语言,到底是按照什么范式来讲,然后我们才能进行讨论。范式很重要,讲的是核心概念里最小的逻辑范畴,对最重要的概念作出定义。熊彼特是奠定现代经济学的大宗师。熊彼特到了美国,他在美国哈佛带出了400多个硕士生,得诺贝尔奖的有好几个;像萨缪尔森,克莱茵,还有前年的诺贝尔奖得主马斯金。他研究市场失效时怎样设计一套机制。马斯金是萨缪尔森的助手。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他的两个老师一个是萨克瓦蒂、
一个是萨缪尔森——是熊彼特的徒孙。熊彼特和中国也有很深的渊源。上次我那本数学著作出版时,我在上海做学术报告,有两个朋友给我提示。
一个是作《顾准传》的高建国。他说不知道你在研究熊彼特,最早是顾准以绛风的笔名,翻译了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现在的译本是参照顾准的译本来的。第二个是黄方翼、是黄炎培的儿子。他来不了,写了个东西来
,讲到了浦山——原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所所长,周恩来的翻译,朝鲜停战谈判翻译。他是熊彼特的学生,克莱因的同学,是熊彼特的学生中非常看好的一位。但熊彼特没有一套范式文本,他只是提出一个庞大的、深睿的思想,而我是在探讨范式。我先讲这个引子。

下面讲金融风暴。讲金融风暴,必须讲到创新。金融风暴蔓延全世界,中国也深受冲击,而所有经济学家,特别是学院派的经济学家都失语了;没有人出来说话,不管是美国的或者是中国的。为什么会这样?很值得深思。从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经济学家深受伤害。作为一个严肃的经济学家,虽然在个别问题上他可能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但是总体上来说,他是后知后觉的。他非得要看,等到危机全部过去,然后来总结。从学科来讲,一定是这样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为什么这次金融危机从形态上看,是面上的事情点上爆发?面上是美国的住宅问题。次级贷款大概是700多万套房子,算大数800万套,是什么概念?但爆发是点上,在华尔街投资银行暴发。投资银行大规模地玩金融创新。投行业务全是金融秘密。所有教科书都不可能涉及投行的核心业务。从学科创新来说,永远是投行的业务行家走到前面,一定是这样的。炒股票的K线图,阴线、阳线。这个图形怎么来的?都是炒手成功以后,退出前才把这个图形公布出来的。加藤——193040年代美国的著名炒手,从日本江户的米行学到后,用在炒股上获得成功,退休前公布了。艾略特波浪线。艾略特也是个大炒手,退休时也公布了。现在看到的炒股工具都来源于操作手的实践。

这次金融创新,对学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挑战经济学理论。美国次贷出现的问题,很多学派出来发表看法。整个经济学从1980年代----90年代出现了所谓“新”的方向:新制度经济学,新发展经济学,新国际贸易经济学,等等。特别讲一讲,有一种倾向,就是把新制度经济学误解为经济学的主流。新制度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解读是很弱的,因为挑战的不是制度。我们看当事人的契约,合约的权利和义务是否相对称?违约如何处理?这是制度经济学的问题,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则是缺陷、悖论。韦伯说考虑制度的是“经济社会学”。为此熊彼特曾与韦伯合作十年;后来由于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看法截然不同而决裂。体制应当属于经济社会学的范畴。实现契约,我们看到了经济量的交换,如果没有交换,契约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交换就产生了流量,流量就需要定量,商品定量,劳动定量,怎么定量?怎么定价?。传统经济学一直讲的就是定价问题,工资怎么确定?利率怎么确定?讲到货币则汇率怎么确定?这次金融危机挑战最大的就是定价问题。这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要做企业,那么企业的价值怎么确定?也是定价问题。这是我讲的思想方法。

回到正题,讲一讲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起点

2007-2-13 英国汇丰控股,剥离了18亿坏账;
2007-4-4 美国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裁员半数;
2007-7-19 美投行贝尔斯登旗下的对冲基金瓦解;
2007-8-11 全球各地中央银行第一次投放3626亿美元,美联储一天之内三次向银行注资;
2007-8-14 沃尔玛受次贷影响“道指”开始下跌;
2007-9-18 美联储开始下调利率50个基金,利率下调到4.5%
2007-11-1 再调低25个基金;
2008-1-15 美国花旗银行报表亏损98.3亿美元;
2008-1-17 美林宣布上年亏损近百亿美元;
2008-7-7 “两房”不行了,需筹730亿美金;
2008-7-11 美国发生第一家小银行挤兑,被政府接管;
2008-7-24美国国会通过拯救“两房”的决议;
2008-9-18美国政府接管“两房”;

直到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就不细说了。

下面解释一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美国的货币发行政策和中国的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由美国的中央银行,就是简称美联储承担。货币政策是美国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美联储属于国会序列,政府不得干预。美联储每发行1美元的货币,美国财政部就必须同时发行1美元的国债。美国国会管美联储和税务局,政府则管理财政部;互相制约。

一般来说,美国房产借款人的条件是PITC,也就是:本金+利息+税收+保险费≤月收入的1/4。通过“次贷”,各种条件都放宽了,还采取了许多其它相应措施。1948年美国《住宅法》规定:“为所有美国人提供体面而合适的住宅”;1977年卡特政府颁布了《社区再投资法》;1978年又颁布了《平等信贷机会法》。注意,卡特政府就这样迫使银行向低收入家庭和社区提供住房信贷。根据这两个法律:如果银行不向他们贷款而遭到社区组织、个人投诉的话,银行会吊销执照。这是非常社会主义的。银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处罚,被迫开放“次贷”,以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两房”(房地美,房利美)干什么的?美国财政部提供优惠贷款给“两房”,利率很低,是市场利率的一半,购买住房公司发放的贷款。美国的住房贷款和我们不一样,是由住房经纪人发贷款,做好合约以后再卖给商业银行。“两房”优惠利率,转手就赚了利差;它是半官方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卖掉房贷以后,就能够以更大的比例支持低收入阶层购房。1995年,克林顿又搞了一个新的“社区再投资法”,鼓励社区、组织投诉不肯给他们贷款的银行,还成立新机构加以监管。“两房”又放宽政策大规模支持购房信贷。20026月,美国政府公布:“到2010年前再帮助550万户少数族裔购房”。这样就把次贷市场做起来了,后面就是要通过金融手段了。

这些金融衍生物的细节,到现在为止,就是在美国经济学家看来也是非常复杂的。克鲁格曼就说了:“要从细节上说明这次金融危机,是一件使人发狂的事情”。但是,大致上这些金融衍生物还是可以说的。

主要就是三个产品:

MBS CDOS CDS MBS是抵押贷款。贷款可以看成资产,下面解释一下: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企业在银行的存款是企业的资产、银行的负债;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是银行的资产、企业的负债;权益一定是负债。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相对冲,永远等于零。债券怎么定价呢?最简单就是PE,即股票定价,这叫资产定价。

现代经济学的观念,资产一定是给你带来未来收益的那个权益,不是我们看到的这张桌子的实体或房子等什么东西;不是。如果有一项权益,但不能带来收益,那不是资产,价格是零,没有意义的。我们讲的资产是能带来未来收益的才是资产。资产的定价和未来带来的收益有关。股票的定价是最简单的,PE=市盈率除以利润率。这个与未来带来收益高低有关;并且与利率有关。这个利率不是我们平常讲的百分之几的利率,要加11+利率。利率高,资产价格就低。利率与资产价格是反向的,未来收益/1+利率。未来收益高,资产价格高;利率高,资产价格低。

凡有一项资产,在世界的某地就有一个负债,或者自己负债,永远这样。如果这样,贷款也是一种资产,可把这个资产证券化。比如30年房贷,每月有月供,变成每月有收入,成了权益,给出定价。银行以此项资产向外发放债券,也就是说可把贷款再卖掉,这叫MBS,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把MBS的风险分散,衍生出CDOs。刚才讲到金融市场的创新,约翰森·艾登的博奥理论。1950年代,另一个著名炒手、经济学家马克维兹找到了一个工具,来度量股市和证券市场波动的风险。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发现。“风险”、“风险”,每个人都在说;但是西方科学精神和我们东方不太一样的,你要说风险的话,那我就必须要问,风险怎么度量?你不能大而化之地说,风险大风险小。风险能不能度量?追问你,有没有可度量的风险?即使有些风险不可度量,但总有一些风险是应该可以度量的。而这对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事。马克维兹找到了这个度量工具——VAI,叫“方差”。股票、证券的价格不是在波动吗!中间画条平衡轴。它与波动的高峰、低谷有不同的距离。这个距离的平方加起来再开平方,这叫“方差”,数学上的“方差”。“方差”大风险大,“方差”小风险就小。风险度量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样就引申出了一个结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大家熟悉的、常讲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样化分散资产,多样化持有资产,可以来减少风险。这是二次开发的理论依据。CDOs,就是把很多种证券作多样化处理。本来“次贷”的风险很大。我们可以加进如国债(国债没有风险)等别种证券,等等。

各种不同风险度的证券配合起来,分割、打包。

第三步,这个风险降低以后的再开发,是最新的,还不到十年的,叫CDS。取了个很长的名字叫:“信用合约违约掉期合约”。“掉期”的英文是SWAP,意思是“互换”。AIG的危机就是因为CDS。这是第三步。现在讲一讲CDS,我给的这两份材料里面呢,都未作很好的解释,我再补充一下。CDS就是“信用合约违约掉期合约”。CDS在实际上就是一种保险,但又不叫保险。为什么要叫那么拗口的东西呢?主要是为了逃避监管。创新和逃避监管的关系非常复杂。很多创新呢,实际上就是为了逃避监管,因为业务上的需要。譬如:美国《银行法》规定“不允许银行开保函”。比如为外贸公司开保函,这个经常碰到的。美国银行呢,不许开保函。所以美国银行就发展出Standby LC.,(准信用证)这是90年代的事情。为什么说CDS就是保险?它是保险公司的创新产品,就是为了避开美国“保监会”的监管,在合约条款中做得不叫保险。CDS的买方持有MBS合约,有违约风险,所以买进保险;CDS的卖方是下赌注,收保费。对于卖方来说,MBS不违约,收保费,就赚钱;违约则赔钱。赌的就是违约率,跟人寿保险是一样的。每天总有人死,每天总有人买保险,这就是一样的。这个买卖可以做,所以这样的话,可给CDOs做保险(s表示复数)。

这样就形成了逻辑上很完善,很自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所以一下子扩散到全世界,(有证券化、有多样化,还有保险)所有的人都赚大钱。“次贷”是低信用贷款,利率高,整个信用链提供的现金流量是非常高的。

操作这三项工具的机构叫SIVS,称结构性金融,叫做“表外”。“表外”只有两种可能

1、信托、基金
2、控股公司

最上层的是控股公司,控制了庞大的资金,中间设了防火墙,叫结构性金融。任何子公司出事都不会影响到整体,全都在表外。一个子公司出事,马上清算,不会扩散,这个叫结构性金融公司。很多商业银行,不愿意把这些工具放进表内去做,大家都想把金融产品放进子公司,为什么呢?基础市场有原始发票做账,衍生品市场价格是波动的,没有办法确定;还有,也放不进去。因为什么呢?因为收益和负债是波动的,资产负债表是固定资产可用原始发票做账,这里是没有的;未结算时,始终是波动的,叫“或有资产”,“或有利润”,所以不能入表,要建立一个新的子公司AIV。所以这里放“表外”,到现金流出来后再放“表内。银行,投行原来的资产负债管理,转化为VAI管理,表内只是一部分,大量在“表外”,就可通过风险管理,叫“盯市”,盯住市值。每天价格在波动,就是每天计算VAI。风险管理就过度为杠杆。杠杆指资产负债表里的

:风险资产/自有资产=杠杆。现在美国的投资银行做到30倍,放大;1元钱的自有资金,我做三十元生意。XX基金放大100倍,1元钱的自有资金,做100元生意,这就叫杠杆。

下面讲到流动性。所谓流动性过剩、流动性缺少、流动性冻结。这里有两个概念:首先讲流动性是讲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现金第一,房产比较易变现。别看房产是固定资产,比较容易变现。工业、商业的专业设备、固定资产,不值钱;你要卖给专业客户。流动偏好在住宅,谁都知道住宅的价格。商业银行一般不接受专用设备抵押。再一个讲流动性指的是银行对客户的放贷能力=银行自有资产X杠杆。美国的金融危机的下一个结果就是“去杠杆化”。去杠杆化的必然趋势是流动性开始缩小,杠杆倍率下降。

稍为介绍一下概念:金融衍生产品是指衍生市场,相对于基础市场说的。基础市场是指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和证券市场。它们有相对应的价格,资金市场就是货币市场,价格是利率;证券市场如股票则是股价。衍生产品是从基础产品的价格变动上派生出来的,大多数是双边合约。注意,不是价格的本身,而是价格的变动上的衍生。

衍生市场主要业务有四种:期货、期权、远期业务、互换。然后综合就变成二次衍生,比如说互换期权、互换远期……等,可以叠加出来。期货是标准合约,其它都是非标合约。远期业务是一对一的柜台交易、是非标合约,叫OTC市场。如“中信泰富”出问题,都出在一对一,这就是OTC市场的问题。

上面整个讲了日期、事件,还不是过程,现在转换成过程。主要就是讲讲克鲁格曼的观点。他的观点讲得比较好。其他人如蒙代尔,把金融危机看作单纯的货币现象。他是货币专家,是欧元之父。他说美元汇率上升导致资金流向美元。从哪里流过来呢?从股市,从而股价下降,导致银行股价暴跌,造成银行危机。在蒙代尔看来是很简单的货币现象,与实体经济一点关系没有;而克鲁格曼,他提出了金融危机过程的四步骤。

第一步,房市泡沫化(就是实体的问题)——>房贷无法偿还(次贷)——>丧失了抵押权,他项权利无法实现——>MBS——>CDOS——>CDS都出问题——>转移到金融市场
(这一点和我国的情况不一样)。这些衍生品出现危机了,持有没有意义了,价格就暴跌,走到第二步。

第二步,金融机构资金短缺。问题很严重,因自有资本很低,杠杆率太高,所以金融机构出问题。

第三步,金融机构本身无法再贷到款,负债已经很高,高杠杆,不贷款了。

第四步,金融机构出售资产,变现偿债。

救市就救在这里,第四步救市。保尔森7000亿救市,就在这一步。宏观经济有一个总合谬误论。下面解释一下,个体行为正误判断,到总合时判断结果会相反。凯恩斯的一个理论,他引用另一个作者的话:“个人勤俭是美德,所有人都勤俭就是一场灾难”。当所有人都采取同一行动时,结果就会发生变化,没有人买东西了。如看电影,一个人站起来能看见,所有人都站起来的话就看不见了。大家都賣资产,资产就不值钱了。

第五步,引发全社会资产价格暴跌。后果是再卖掉也不能偿债,股价暴跌,银行、金融机构倒闭,失业率上升,利率高企。这个又称“杠杆陷阱”。

第六步,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利率高,股价暴跌,无法融资、得不到贷款,只好倒闭。

第七步,全社会的整个预期改变,裁员、减薪。

第八步,失业率明显上升,市场萎缩。

第九步,居民压缩消费。

上面四步是金融危机,下面五步是经济危机。所以第四步时一定要救市,不救的话金融危机就会演变成经济危机。

下面讲讲两种救市方法的差异,到底怎么回事?银行出现坏账,必须用权益对冲坏帐,资金和权益同时减少。保尔森方案就是政府注资把坏资产移出来。那么注资以什么价格注入?坏账不是零,是多少?怎么定价?打折怎么打?那保尔森为什么要提这个方案?坏资产价格如何定?


保尔森的方案——政府注资处理坏账,不触动股权。他要在财政部设立一个“金融稳定署”,下面成立七到八家财务公司,吸收金融失业人员;是这个方案附带的好处。大量银行倒闭,失业,这七八家公司可吸收这些人员。第二,他尽量少动和不动股权,体现了他的自由主义思想。

布朗方案,直接注资成为银行的优先股,所谓沉默的股东。这是扩张权益,充入现金,消化坏资产。这方法好处多,政府效率高,还可以享受利息、分红;又很简单,不用定坏账价格。这样就是国有化方案,但并非社会主义化。社会主义和凯恩斯的国有化的区别就是在于对私有制的承认或者否认。

去年年初以来,美国为什么不去救市呢?美国有三个增长引擎。去年以来,美元走弱,增强出口,起替代作用。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构建美国、中国、欧洲这个大三角贸易。美元走弱,出口增强,中国仍持续提供资金,把顺差留在美国(包括日本的顺差);持续一段时间把坏账消化掉。那为什么失败了呢?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到11.60,到这么高的时候,欧洲不行了。

西班牙、丹麦、(北欧)意大利(南欧)都不行了。南北欧都不行了,就法国、德国好一点。这样,后来出现了AIG和雷曼的问题。雷曼为什么倒闭?去年年初(2月)美联储可以动用的国债抵押有8700亿美元,但到问题暴发时,不到1000亿美元。这样两家中,AIG只要850亿美元就能救。再加AIG美国国际集团的子公司是友邦(AIA)——100年前在上海诞生,注册地上海——是一个保险集团。它做CDS,做到了60万亿中的2/3;如果不救,整个CDS将会坍塌。对雷曼公司,美国政府想用商业公司包括日本公司来救;但对方要财政部担保。财政部不肯担保,结果只好破产;但还是头寸调不过来,叫流动性破产(雷曼公司还是流动性破产),另一种叫资不抵债破产。

金融危机的的负面影响产生后,会反馈到第一步,并且重返第六步。过程中不断地挤出信用链的泡沫。解释一下什么叫泡沫?如果一项资产当下的价格是A,未来的价格也是A,没有泡沫;如果当下的价格是A,未来的价格是B,并且AB,且B会持续一段时间,则就是泡沫。

20081013日,西方各国的中央银行宣布,无限度地向商业银行注资,全力阻止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化。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注资”。注资是政府给商业银行两到三个月期的借款。金融危机下一步最可怕的是“挤兑”。1907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发生挤兑。当时还没有美联储,老摩根出资抵住了挤兑。有一个小银行提出了请求,老摩根马上挺身而出,不但自己倾家蕩产,还联络一大批企业家、银行家,承担了后来到美联储所应承担的工作,在1907年抵住了危机。1929年美联储采取了相反的动作,实施紧缩措施。大家不认识危机的严重性。一下子变成了经济危机。两年内1000多家银行,包括储蓄所、信用合作社都算进去,总共一万多家,全都倒闭了;股价下跌了90%。后来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搞了大量的公共工程,拉动内需,到1939年战备的要求,把经济带动起来。坏账处理到1951年。1954年“道指”才恢复到1929年的高点。

这次金融危机,可能三年内美国股市会回到今年的水平,但消化坏账还要相当长的时间。克鲁格曼和索罗斯批评美国政府的救市方式,认为应在第二步救市;反对买坏账,而是直接注入股东结构中去。所以后来就有了布朗措施。

整个次贷约800万套房,1.2—1.6万亿美元。发展到CDOS15—20万亿美元。再衍生为CDS60万亿美元。CDS是匿名的,公开的柜台交易,没有办法监管的。AIG承担了其中2/3的交易。总的金融衍生物规模达到560—600万亿美元,不过这个数字不是很确切确。总衍生物中最主要的是利率互换市场,有300—400万亿美元的规模。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互换,双方各有优势,可以互换,其合约的名义标的达300—400万亿,而合约的实际价值是合约利率之差,只是名义标的的千分之几;而60万亿CDS是债务链,也不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现在韩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都很危险。很多国家以外币方式发行国债。比如中国将来用外币发行国债,就可以用CDS这个工具来保险。CDS的保费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的危险度。俄罗斯有5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前几年大量借外债;因为国内的利率高,国外的利率低。借了多少呢?差不多也是5600亿,但3-6个月要到期;所以俄罗斯的国债保费率达到10%,就是发一亿国债,保费要交1000万,还不包括利息。巴基斯坦的国债保费率更高达30%,已经没有办法发行国债了。再介绍另一个指标,就是国民经济总负债率:国债加居民消费负债加企业外债/GDP。历史上只有两次这个比例达到300%。一次是1980年代的日本,进入了萧条;另一次就是现在的美国。冰岛的这个比列已经高得不得了,频临国家破产。另一个指标——国债/GDP,安全线在70%。现在美国达到了140-170%,因此下一步要减债,去杠杆化。

金融风暴这件事,影响到全世界,遭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许多人站出来充当历史的裁判,说“资本主义死亡了”,“美国死亡了”,“美元死亡了”,“华尔街完了”,等等。这些都是不严肃的。历史的判决,那早了!第一个判决资本主义死亡的在马克思之前,太多了!这个不严肃。严肃的学者不会来充当历史的裁判官。

第二个呢?很多人开始攻击“创新”。有人说金融创新不好,是用钱玩钱。到目前为止,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这些金融失业者没有什么关系。这批人的工资极高。华尔街被炒出来的人,身上穿的是名牌、开的是跑车。这个失业工人的概念不一样。2007年头9个月:

2003年到2008年,高盛,摩根斯丹利,美林,贝尔斯登,圣美等,累计发放的花红高达1450亿美元,比菲律宾的GDP还要高。这里可以看出来,创新的动力就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传统社会主义为什么会在竞争中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无法完成创新。中国过去的产品是三十年一贯制。中国和苏联可以有这样和那样的成就,但就是不能创新;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所以不是创新社会。追问创新动机,你说金融创新不好。那现在实体创新也有人批评,如汽车污染。创新究竟好不好?就看你最终的文化价值观。你要天人合一,最好回到石器时代,那就环保了。这个就是现代性问题。反现代性回到古代。1959年,著名的“厨房辩论”,美国在莫斯科搞了个标准厨房展览。苏联认为美国厨房搞得那么豪华,还赶不上泰姬陵对建筑的影响。美国认为,每月只要付100美元就可以用上这种厨房,美国钢铁工人的收入水平就够了。这场辩论注定了苏联将在竞争中失败。社会主义缺失的是产品的多样性。多样性哪里来的?就来于创新。美国强大不在于其他什么东西,就在于它的创新能力。我们现在的重要产业、产品如飞机、汽车,哪一样不是美国人搞起来的?微软的黑屏,国内“奋青”很反感,也是美国搞的。美元无处不在,就是因为美国的产品无处不在,美国的技术无处不在。听说出了一本书,叫《离开中国产品的一天》。我说完全可以出另外一本书,可以叫《离开美国技术的一天》,你怎么过?没有电视、飞机、汽车、手机、电脑,你怎么过。关键在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美国的金融危机就将这么多。

下面讲一讲中国问题:

中国与美国是一体两面。有一个支柱理论。什么叫支柱?就是说整个国际贸易中有7个支柱,就是七个外贸逆差国家,200多个国家都是顺差。7个外贸逆差国每年逆差:

美国(8600亿美元),

西班牙(1200亿美元),

意大利(600亿美元),芬兰(100亿美元),

爱尔兰、爱沙尼亚、XX等,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西班牙、意大利的顺差包含在欧盟里看是零。全世界最大的净出口国是德国,净出口超过中国,是第一大顺差国;但包含在欧盟里,顺逆差抵消为零。

美元是硬货币。美国的货币成为出口部门,这就必须有商品的净进口。进一步来看,在逆差和顺差的背后是就业岗位的流出和流入。全世界只有美国在转移出产业的同时,创造出许多新的岗位,就业弹性非常高。从全世界看国际贸易就是一根支柱——美国。为什么说逆差才能支撑国际贸易?支撑世界经济呢?就是说发展中国家要资本、技术,首先要发展出口市场。低发展国家国内市场需求很低。有人说我们国家可以到非洲去开发市场。到非洲去采购原料可以,开辟市场是错的。又说可以把冰销给爱斯基摩人,这个都是错的。谁要真的这样做,谁就完蛋、破产。爱斯基摩人没有购买力。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是购买力,就是有效需求。购买力在哪里?就在发达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想发展,就要把商品卖给发达国家,卖给有钱人,对不对?这是第一点。

发展中国家要技术,但已经发明的技术不可能重新发明一遍。譬如:电灯、汽车,你不可能重新发明一遍,你必须要买现成的,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他必须用出口来维持进口。出口就是创汇,然后用创汇来进口技术。这个技术是逆差,教育、文化都是逆差。很多人把子女送到国外,这就是教育进口。如果我们是逆差国,本币会贬值,外汇会变得很贵,出国受教育会变得很贵。再加上我们现在这个体制的固有缺陷,在这方面是逆差。必须在商品贸易顺差,得到外汇、可买进大量设备、技术,进口文化产品,出国受教育,良性循环,效益会很高。经过1020年……就发展起来了。

走这条路的前提,必须有人来提供市场,必须由美国来提供市场。如果没有美国提供这个市场,各个新兴经济体就可能崩溃。像这次金融危机中还有许多错误观点,比如说,人民币可以取代美元,这个搞错了。有两个概念需要区分:一个是硬通货的概念,就是自由兑换;第二个就是世界货币。世界货币可以是硬通货,但硬通货不一定是世界货币,日元是硬通货,但日元不是世界货币。世界货币必须是全世界都在使用,什么意思?就是你的货币要流到全世界去。货币要成为一个商品。货币为什么能成为商品呢?你的进出口必须是净进口。货币流和商品流等值而方向相反。从商品的净流入到货币的净流出,逆差使得你的货币净流出,流到全世界。谁做得到呢?只有美国。中国做不做得到呢?做不到。因为逆差就意味着你的就业岗位每年在流出。顺差和逆差的背后是就业的流入和流出,就是把美国的就业岗位流到中国来,对吧!如果是净进口,那就业岗位就流到别的国家去了。所以进出口的差异就在于就业弹性高低。现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就是美国可以做到。它可以转移出很多产业,但又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岗位,你其他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这一点。中国搞净进口,国内会出现高失业率,工人就要下岗,没有办法替代。美国可以,它可以转移纺织工业,面料工业,他可以创造网络产业吸收那么多人。所以如果一旦美国的净进口消失掉,那么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规模要大幅度缩水。美国向全世界开放的国内市场,支撑了全世界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如果这个市场消失,情况就变化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市场就会非常狭窄,它的产业就没有办法成长。

再讲一下中国经济改革的30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1979年开始的。整个过程可以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98年以后走的一条很简单的路线,现在遭到批判。这就是土地换资金,资金搞建设,建设出政绩,政绩去升官。所有地方政府都发现这条诀窍,一下子开发区遍地开花了。住房私有化从1998年开始,这是很厉害的。据国外报道,全国17个省的住房私有化面积有41亿m2,价格约为500/m2,向职工转移了20000亿财富,转为私人所有。启动了第一笔购房资金,搞商品房按揭。然后是房地产市场,导致增加储蓄,提高储蓄率。它压低了想购房的人的消费,也缓解国企的资金压力,房地产成为中国最大产业。98年住房私有化推进了房地产市场。

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刚才讲到美国的贸易逆差,依靠次贷膨胀,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格林斯潘开始11次降息,降到了1%。美国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把最低购买力的10%的人群都算进来了,购买力上升。2001年美国摆脱了网络泡沫的影响,“9·11”的影响只有半年多时间,整个是靠次贷起来的。正是美国次贷膨胀加上我国国内房产私有化的刺激,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中国经济是美国次贷膨胀最大的受益者。现在整个过程要反转了。


美国次贷膨胀 对应 中国高速增长


美国去杠杆化、降低负债率 对应 中国低增长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 对应 中国实体经济危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金融危机等价于中国实体经济危机。美国不光是房贷,信用卡的贷款都在紧缩。中国和美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好了,现在要反转了。

中国高速增长 ︴ 美国次贷膨胀

中国的低增长危机 ︴ 美国去杠杆化、降低次贷率

中国的实体经济危机 ︴ 美国的金融危机

这是一个镜像关系。

报纸上说我们的金融系统是健康的,这样讲毫无疑义。因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冲击进来的,不是中国的金融,而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对不对!逻辑很清楚。浙江“江龙”,“中国金属”,山东“银河”,广东“合俊”,香港有……等等。最最危险的是我们看到社会承受度的巨大差异。我们在美国看到那么大的金融危机,我们没有看到美国社会的失序,社会依然是有序的。但是当中国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的时候,是以社会失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高管”马上人间蒸发,对吧。像“中国金属”高管蒸发了13个人。“合俊”,最大的玩具商,两家企业7000人,拖欠了1-3个月的工资,老板逃债,7000失业工人(农民工)立即要变回农民;围住东莞市政府,政府派武警去,很危险。最后政府向银行借款2000万来解决失业工人工资问题。但是政府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将引发大量道德危机,对不对!别的老板一看逃债,政府可以买单的吗!那何乐而不为。下一个事件就要发生,所以现在非常非常的被动。浙江也一样,先救“飞跃”,再救……

讲一下数据:GDP:九月份公布增长9.9%,不準的。美国莱斯特·索罗(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讲法,中国统计数字没有真实性。2001年香港经济衰退。香港的报道是负增长,下降。广东省的报道是增长10%。两个数字都正确的可能性极低,因为他们紧挨在一起。换一个角度看,经济增长与电力增长的关系。电力增长率快于GDP增长率,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12GDP增长最快的国家增率只有电力增率的45%。日本在1970年代关闭了大量高耗电企业以后,GDP速率高到电力增长速度的60%;电力增长10%GDP增长6%。莱斯特·索罗说,中国GDP年均增长大约4.5%。现在的问题是,9月份财政收入只增加3.1%;税收只增加2.5%;电力:有不同的报道,最低的报道是3%。数字造假,9.9%是不可能的。9月份GDP大概增2.5%,所以情况严重。美国的金融危机直接冲击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经济的效率损失极严重。下图显示经济失速的情况:沿海地区最严重,中部次之、西部最次。

再看一看另一个先行指标——2008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

这同台湾对美出口可以对应起来,也呈下降的趋势;

7.65

8.95

5.15

8.26

3.88

-3.86

-3.21

-2.18

-2.29

第三个指标就是财政赤字。我们国家的财政赤字,89月,两个月当月赤字。

今年12月份大约还有1万家企业要倒闭,重庆700万民工,有300万要回乡。对中国来说是社会高危的现象。

下面讲一讲国际经济循环图:

第一部分,是美国国内循环的部分,房地产,次级贷款;

第二部分,美国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产品大部分是美国金融机构自己买的;

第三部分,进行国际交换,金融创新产品(包含毒资产)扩散到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这样,整个世界经济就联系起来了。世界的格局基本上就在这里了。


现在可以做最后的总结了,那就是五个开始:


中国经济从高速走向低速的开始;

逆全球化过程的开始;

欧盟和欧元消极或崩溃的开始;

极端主义思潮和极权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回潮开始;

美国金融新霸权重构的开始。

第一点,已经讲过了。

第二点,逆全球化。

全球化需要条件,全球化是有定义的。我们来看一张图:


劳动力成本差是制造业转移的依据。在交点的左面由于运费高于劳动力成本差,所以是转移不利;制造业转移不过去。交点的右面,情况恰好相反,那就转移有利了,也就进入了全球化。现在运费有上涨的趋势。如果这个拐点可以被确认的话,还不一定,现在还在看。这对中国经济将发生严重的影响。“宜家”,全球最大的家具商,八十年来没有在美国设过厂,现在要美国设厂了。它们的原木来自加拿大,在中国制成家具后运回美国,两次的运费现在很高。阿迪达斯逐步关闭在中国11条生产线(共11万工人),今年年底关第一条。德国的一家玩具公司年底关闭在中国的所有工厂。将来逆全球化过程当然不是主流,但是会遏制产业从发达国家向中国的转移。

第三个呢,我们在金融危机处理过程中,看到了主权国家的突显。在欧盟,放在平稳时期,主权突显没有意义,谁代表主权?谁宣示主权?都无所谓;只有在非常时期,突发事变时显出主权的重要。这次危机中,主权开始显现。特里希,欧洲央行的行长,没有声音,默默无闻。他起不了作用,欧洲央行毫无作为。各个国家各管各的,法国世界报头版大标题登的是《市场的失败和国家的复权》。

第四个,这个不用解释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等等。

最后一个,美国新的金融霸权的重构。

金融风暴是面状事态,点状爆发。爆发后,对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金融秩序重新制定,是最好的机遇。监管的创新,就给美国一次极好的机会,因为要来重新制定新的一轮金融游戏规则。这个规则制定者仍然是美国。只有它是最清楚危机内部的深入细节,只有它才能制定出最好的金融监管的手段和政策。我给大家讲一个美国1929年金融大危机的事情。当时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是混合经营。混合银行导致存款大量投入股市,结果居民存款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制定了《银行法》,就是格拉斯·斯蒂格尔《银行法》,在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砌了一道防火墙,分隔开。在整个大危机,1929年开始到1932年罗斯福上台前,有两个经济学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强烈要求监管银行,给议会写了很多信。华尔街最大的庄家、操盘手,谁呢?老肯尼迪。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父亲。老肯尼迪坚决反对两位经济学家的监管要求。1932年情况危急,罗斯福上台后,国会授予他很大的权力——可以签署临时法案,罗斯福成立了证监会。他找谁当证监会主席呢?就要找最了解内幕的人,就找肯尼迪,你来当证监会主席。最大的流氓管住流氓,最大的黑手管住所有的小黑手,你们玩的猫腻,我都懂,是吧!老肯尼迪表现非常称职,他来搭建证监会,马上请了他当时极力反对的两个经济学家进证监会,作为他的助手。你要理解美国的政府,要理解美国人。没有法规是很黑暗,但一旦成立监管机构,就管起来了。管的办法很简单,有两条:第一条,集体诉讼。小股东串联起来集体诉讼,中小股东利益被保护起来,告谁搞猫腻。第二条辩方举证。如果奶粉事件是辩方举证,早就解决了。湖南一位消费者一年前就怀疑,送湖南医学院检验;好,检验费一万五千元。消费者是弱者,无法取证,要辩方举证。你举不了证,你就有问题,很简单。所以,许多人谈监管就说是不允许创新。间接型的监管允许创新,允许大家来创新。这两条,集体诉讼和辩方举证,我们现在证监会都无法实施。

萨科奇提出间接监管。他说很简单,创新产品一定要留5%不许卖出去,扣住5%,扣除保证金;你再创新,再扣5%,再创再扣。这就跟现在的存款保证金是一样的。间接的很有效,又非常简单。这条游戏规则的制订谁来呢?美国人!所谓重构新的金融霸权。

最后还有两个重要问题,美元和石油市场。画这个图说起来就清楚了。85年,西方六国加日本,在宝岛花园饭店广场签署了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


20085月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多少年的美元空头转做多头。低油价、高美元又要引发危险。1997年不是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吗!所以克鲁格曼在前天讲,这次金融危机的第二震央在新兴经济体(第一震央是美国的华尔街)。

当前,强美元,低油价是美国利益的最大化。因为油价每降低10美元/桶,相当于对美国的消费注入770亿美元。第二个对它更有利的,是它的地缘政治的考虑。日本经济学家木野顺一说:原油消费额/名义GDP,是很重要的指标。它的峰值在1980年达到7%,就出现了萧条;而现在是5%

石油消费国的油价承受力:

美国: 160美元/

日本168美元/
法国172美元/
英国183美元/
中国99.5美元/
印度62.6美元/

当油价为126美元/桶,原油消费额/名义GDP,就会达到阈值7%,就出现萧条。

从地缘政治来看,石油出口国的油价承受力:

俄罗斯: 70美元/

委内瑞拉: 95美元/

伊朗: 95美元/

沙特阿拉伯:55美元/

科威特:50美元/

伊拉克:50左右美元/

因此,强美元、低油价对美国有利。美国想把油价控制在60-70美元/桶,抑制俄罗斯。

下面回答大家的问题。

问:人民币能不能成为世界货币?

答:中国人民币不可能变成世界货币。明天政治局开个会决定成为硬通货,马上就行,但是你还是变不了世界货币。大量的岗位要流失掉,你流失不起,国内的就业解决不了。所以汇率实际上有争论,货币的价值究竟怎么决定?中国虽也有内部约束,但央行开口子,财政部可以透支。朱镕基搞赤字财政,后来说他是赤字总理。汇率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稍微讲一下。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央行就对应发行货币14万亿人民币,外汇和人民币对冲;“人大”批准一下是个形式。商业银行结汇所得,央行通过票据发行,约束流动性,13个月期的票据数量相当大。发给各商业银行、现金买,计息,作为信用储备,商业银行不吃亏;变成市场操作的信号标。14万亿中的60-70%被票据锁住了流动性。

重大病态问题(两个指标):

1、财政收入超高速发展,大规模挤占了居民消费性收支;政府的使用又无效、低效,所以很不利。
2、金融利润超过实体经济几倍,大大高于企业利润率。

外汇储备,大规模积存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锁住;但超发货币的高利润有扭曲作用。央行票据最后由财政支付利息,利益被扭曲。2万亿铁路建设投资,低效。

问:欧盟要解体,欧元地位会下降,这是为什么?

答:蒙代尔是弗里德曼的学生,但最后先生和学生反目。蒙代尔有两大贡献:一个是不可能性定律;政府两大工具,财政和货币,但有三大目标:一个是就业,第二个是控制物价,第三个是保持汇率稳定。根据数学上一个方程控制一个未知数的原理,还有个目标无法做,只好轮着盖盖子。这是蒙代尔的杰出贡献,此前人们未注意到这一点。蒙代尔第二个杰出贡献是,最优货币区——各个国家拼凑起来,可以构造一个进攻力最强的货币——最优货币。欧元根据此理论构造。所以蒙代尔被称为欧元之父(欧盟之父不是蒙代尔,是科耶夫)。弗里德曼极力批评,他认为最优货币是自然形成的,不能人为拼凑的。

英国财政部有一个研究­——为什么不入欧元。2003.5.24,英国财政部向议会报告,要满足的五个目标是:

1、英国加入欧元区经济要能协调,如长期利率要协调在3%

2、例外,突发情况能否应付,也就是是否有货币主权?

3、能不能具备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4、是否有利于伦敦金融城的发展?

5、是否有利于英国经济的长期增发展,主要是就业?

半年调研认为,34项通过测试,但更重要的125项都不能满足,因此入欧盟,不入欧元区。实际上这五个目标对所有国家都是适用的。这次危机中(特别是德国),允许突破“马斯赫特·里克特条约”。整个欧盟其实就是两个条约:一个是马斯赫特·里克特条约,一个叫森根协定。马斯赫特·里克特条约是统一欧盟的财政和金融,里面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财政赤字不能超过3%。危机后各国发国债,突破了3%。各国情况不同,不可能划一。森根协定是人员往来,免签证等等。

问: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答:前段时间流动性紧张,郎咸平提出的观点很好。他认为宏观调控在金融上的失败,不在于宏观调控本身要还是不要?而在于行政调控是在对民营企业歧视下的调控,使民营企业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大量民企一定要在明年垮。这个话是他去年讲的。调控后,不是收缩吗?因为存在着对民企的歧视,逻辑上就会导致资金流向国企。你讲的是热钱,数量无法测定;通常是用外汇储备减去净出口,再减……的公式算。但外贸假出口,或者报高价,因而统计不出来。

流动性更多的是对应股市和房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美国次贷的膨胀,它有几个条件。宏观大背景,房价必须持续上升——造成美国财富效应——所有人增加消费。房租收入提高,自己有房子的将减少储蓄、扩大消费,把上涨的房价当作储蓄。美国扩大消费规模引发中国消费生产规模扩大。美国商业银行继续放大贷款,一定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才能维持,然后有力量支持伊拉克战争。高膨胀,低油价,促使热钱流入。有人认为世界格局会形成美元以外的多国货币体制。美国的其他学者不这么看。美国想以民主国家联盟推动联合国改造;如失败,用民主国家联盟来代替联合国。奥巴马,最后一次辩论讲,中国操纵汇率。民主党上台与中国冲突会严重一点。

关于汇率问题:

中国汇率是重商主义,唯一目的是就业最大化。王亚森的《出卖中国》认为高度依附外国投资、中国内部启动改革。整个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怕拉丁美洲化,都依附西方国家;内源动力很低。有人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不是;是世界车间,老板是车间主任、副主任,根本没有企业家,没有创新。中国的高端第三产业没有办法产生,蓝领永远是蓝领。中产阶级是医师、律师、会计师、精算师等。这批人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家,对居民挣的钱很少,都围着企业家服务。中国形成M型社会,两极分化,缺少中间层;任何政治体制改革都很危险,都可能形成暴力冲突。再加上传统意识形态对企业家的敌视,如原罪论。企业家现在做的一件事是退出、变现。一个最近的典型是“汇源“;做的比较好的,赶快退出、变现;交给第二代,第三代。新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与官方打交道的过程会更加独立一点。第一批企业家千丝万缕,很难有独立性。中国大规模就业仍然依靠外资、汇率不敢大幅度上升,否则出口企业崩溃。

美国的金融危机会对应到中国的经济危机。那么中国怎么办?没有办法。内需?财政已经赤字,要拉动内需必然通过赤字财政。整个国民经济的负债,应该有个上限。上限在哪里?又要讲到中国财政体制的问题。我们讲的财政体制,赤字、收支,很多是假的。县级财政有大量黑洞,零零星星的报道,甚至50%的县是财政破产;那么向银行透支,如果算进去,赤字很大。中国赤字扩张拉动内需的可能性很小,空间并不大;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在上海讨论时丁宁宁讲的,我同意,就是拉不动。为什么?储蓄中有黑洞。有效部分量很小,即使拉10%有多少流量?大量储蓄是灰色储蓄,你拉动以后,大量财富仍旧积聚到黑洞里去。今年上半年公布消费上升16%,把团购去掉,只有5%,再把通货膨胀加上,就没有什么增长。即使拉动,也没有效益。美国的间谍卫星在我们西北高速公路上拍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一辆车,没有效率的,没有用的;这里产生大量灰色收入,死多少人?出多少贪官?沿海出口企业一旦崩溃,靠那一点点来拉动,根本拉不动。想用这个来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问:城市人富起来,住宅私有化;农村土地流转、私有化,结果会是怎样?

答: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中央党校胡建东2004年提出土地流转问题,实际上有两派意见。另外一派温铁军,失势了。我觉得还是应听一听。温搞农村搞了这么多年,掌握了很多资料,情况也比我们熟悉。我考虑你讲的实际上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最优势的一个阶段已经过掉了。90年代中到现在,东南沿海的大规模土地转性——土地原来不是资本,现在资本化转换:我们称之为土地二次资本化。第一次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第二次是资本化中把土地价格推到非常高。得到最大好处的是地方政府;已接近极限,基本上都搞光了;外围还有一点,但收益就不会那么高。上海、杭州都一样,边际递减。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经营方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大农场经营;但大地主经营也有可能,也就是拉美化。土地问题很复杂。

问:美国次贷危机会到底吗?

答:有几种可能:

1V型反弹,到年底结束金融危机;实体会受影响,去杠杆化、中间交易资金要失灭,时间很难估计,大约要3年;

2U型要五年;

3L型至少要十年;

4W双底反弹,时间更长;

5、如果最后都解决不了,可能引发战争。

最出风头的经济学家是鲁比尼(纽约大学),两年前预测爆发金融危机,今年4月预测投资银行要倒闭。他是匹黑马,被媒体竞选为“末日博士”——预言家。他认为“底”还没有到;对冲基金要出问题、货币市场要出问题,500家货币基金要清盘,可能下一轮还会出现新危机。什么是对冲基金?最简单的说,CDS就是对冲基金。套期保值就是最简单的对冲。


赚价差的叫对冲,这样设立的基金叫称对冲基金。美国对冲基金:CDS市场上,基点(bps)交易上下浮动。基点高风险就大,基点低风险就小。炒作使基点抬高,风险增大。用CDS来炒商业银行的基点,把它炒高,商业银行的股票下跌;同时就做商业银行股票空头,赚大钱。一头炒高,一头做空,过程中积累了大量CDS,最后爆发金融危机。雷曼的CDS价格就下跌了91.35%。

问:资金缩水,钱到哪里去了?

答:有人损失就有人赚。有个案例,基本讲清楚,可看一下这个案例,肯定有人赚了,巴菲特就是赢家。所以最后解决还是要靠市场,政府是打强心针。德国穆克尔,救银行的钱就是政府出50%,市场出50%。次贷膨胀800万套住宅,1.6万亿美元,大体相当于东亚积累的外汇储备。

问:中国的外汇储备买美国国债会不会贬值?

答:先说一下外汇储备是怎么会事。

从这张图的右边可以看出,中国的外汇储备,钱还是放在美国。


放在那里没有收益,没有利息;怎么办?买美国的国债,公司债、“两房”债,等等;还有一部分现金;是美国国债不会贬值,兑换出来就会贬值。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错误之处概由整理者负责)

朱小平是著名的独立研究人,经济学家、数学家。这是他08111日在杭州作的学术演讲。

ABAP第十三步:ABAP字典回顾

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

ABAP第十二步:类型组

ABAP第十一步:在线帮助 & 文档

《太阳照常升起》的解读

我一直不怀疑姜文有把电影拍好的诚意,但他在片中居然启用房祖名和周韵确实让自己失分不少,周韵是自己的老婆,姜文要的是裙带关系;房祖名是成龙儿子,未获肯定的新生代偶像,姜文要的是圈内人脉以及年轻受众的支持。可惜如此魔幻的电影让这两位担纲重任,做作的表演令人不愿意对片子深入思考——如果有什么可以深入思考的。

以下是转自豆瓣的几篇影评,有褒有贬,我最喜欢贬的那篇。

-------------------------------------------------------------------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电影之伟大在于,要让观众有满足感。观众之伟大在于,必须要想办法弄懂一部故意不让你弄懂的电影,然后取得满足感。   
  
  观众冥思苦想之后,自以为终于找到了答案,得到了升华,从此成为了一个有品味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伟大的观众。所以,一部能让平凡小市民观众变得高品味,变得伟大的电影,也就有希望挤入伟大电影的殿堂。   
  变形金钢和黑客帝国永远无法变得伟大,因为它们无法使观众找到自己已经超越平凡的快感,这和国庆节大部分人选择挤在外滩,而有些人却要去徒步爬金茂大厦是同一道理。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电影的导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办法甩开无用的懒于思考的老百姓,抛弃金字塔的基层,直接要那个空中楼阁的塔尖,票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得奖。一千万观众满意了,也不如一个评委满意了。   
  拍好一部通俗的电影是很难的,因为你无法表现出你和别人有多不一样。但一部象《太阳照常升起》这样的片子,就可以很容易的让观众分出层次,分成看不懂的看懂的,讨厌和喜欢的,有所谓的和无所谓的。  
  这部电影真得有必要看懂吗?它真的有必要去寻找主题或是隐喻吗。如果本来无一物,那么说看出了什么的人又是从哪看出来的呢?一个笑话:三个人为比谁眼力好,比认远处庙门前的匾上的字,每个都说它看见了上面的字,但每个人都说的不一样,后面庙门里的老和尚走出来说:各位施主别争了,匾还没有挂上去呢。   
  这类片子的导演会告诉你他每个镜头每个对白的用意所在吗?当然不会,那多俗。当然是让你自己看去。任一帮自以为恍然大悟的观众为对剧情的解读争的头破血流,不会有人给出标准答案。庙门上有没有匾,只有老和尚自己知道。   
  拍电影和写小说很象,有时候你必须去苦心构思一个故事和题纲还有卖点,时刻思量观众看到每一段时会如何反映,出版商和评论家们会如何说。但有时候你烦了累了,就想去他妈的老子不侍候了,于是开始在纸上胡乱涂写,这时你会写出在精心构思状态下无法写出来的东西,但你知道,你不是带着任何目的去写它的,只有这种状态才是最真实原始的状态。   
  所以评价方法很简单,只需看它是一部故意精心策划成某种样子的作品,为了讨好某些特定的观众群或评委,绞尽脑汁的完成,并期待于奖项或好评;还是一部骗了投资商的钱,由了性子,在大醉之夜,随意浑洒而成的涂鸦。   
  如果是前一种,那仍然是恶俗的工匠之作,伪装成无招胜有招的高手,但其实却仍是刻意为之,这样炮制出的“先锋电影”和“实验电影”就是最大的恶俗。   
  如果是后一种,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诞生出无用垃圾,一种是诞生出旷世绝品,这取决于创作者自己的才华。   
  其实分辩一部刻意的“伪大电影”和一部浑如天成的真上品的方法很简单,一部真的优秀作品看完了哪怕你完全不懂它在说什么,但你仍然会被打动,被震撼。就象一部伟大的音乐,不需要剧情不需要主题,你一样能听懂它。它的所有元素都在指向同一个点,虽然你说不清那是什么,但是你会感到正向着它飞奔的快感,你感觉到一种力量正在托着你升起,让你高喊:“哦!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但作为“伪大电影”,它会让人在看到一半时就厌倦、头痛、昏昏欲睡。它是一条路上东西南北乱指的路标,写满了“终点”“非终点”“高点”“低点”“天知道是什么点”,然后你晕菜了,倒在地上,你听见女主角在激动的狂喊,但你却想说:“哦,算了吧,快亮灯,我要回家。”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伪大的电影也必须有伪大的观众。强者会造就伟大的观众。弱者却只能在空空荡荡的影院中,贴着各种标签期盼着伪大观众的到来。伟大的电影也许会让观众一时沉寂,但多年之后却回荡起掌声,但伪大的电影同样会让观会一时沉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它已被忘记。   
  
  上一段算不上是针对性的影评,它适用于对所有的这类电影进行评判,那么下面就专门的说一说《太阳照常升起》:   
  看第一段最初时,很全神贯注,觉得很有意思。画面很美,镜头很有功力,也有悬念,一直到李叔被称为鬼,还仍然可以是部很棒的片子。但疯妈一直疯个没完,所有的人都象疯子,都很无厘头,这也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导演没疯,导演还正常着呢,他一边拍着这些的时候,一边还想着拿奖成名呢。一个正常的功利者拍不出真正的疯狂,结果就是并不疯狂,只是搞笑。一个被围观的真正的疯子能让人感觉到悲剧的力量,但一群装疯来吸引人们注视力的家伙就只能让大家失去围观的兴趣。观众看不到正常人,也看不到真正的疯子,完全失去了情绪的依托点,被吊在半空中,导演的镜头晃到哪,就只好跟着看到哪,这样的设置一直贯穿整部电影,包括刻意打乱的叙事和刻意荒诞的情节与人物。这就象你去用餐,开始喝了一道汤不错,于是期待下面的主餐,但发现后面源源不断上来的都是汤。   
  一开始疯妈在树上高喊阿辽莎,到影片最后疯妈抱着婴孩面对太阳高呼,在这呼应的一头一尾中间可以容纳一部很牛B的电影,但我们看到的不是,好象一部外星牛B电影被人捡到了开头和结尾或某些片段,为了凑成一百分钟上映只好在中间硬塞了好些仿制品然后胡乱粘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道又一道看起来挺不错的汤却没有主餐,因为厨师不会做主菜,只好指望汤把大家灌饱。所以观众的感觉也很混乱,因为腹胀与饥饿交织。人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出了各种大师各种技法,但姜文却消失了,那些主角们也消失了,许多很优秀的演员,再一次成为了符号,成为了道具,而失去了人物本身,故事本身。时代背景失去了意义,人物情感失去了意义,任何符号也随之失去了意义,想达到这种效果其实不需要高价请任何演员,让每个参演者全片始终戴着口罩就行了,说不定这一点倒会让评论家和需要炒作点的媒体们被“软”一下,而不是在任何时刻都听见充满激情的呻吟却怎么也HI不起来。   
  姜文在片中已经讲述了自己是怎么拍出这电影的。你看见疯妈摔掉的那些碗了吗,在房祖名后来发现的小屋中,他发现这些碗被重新拼了起来,在一起看起来还是碗,但一样也提不起来,一提就碎了。这或许就是姜文无意中对《太》做出的解读暗示。他打碎了一部或是许多部电影,然后把它重新拼了起来,在这座姜文小屋中,你可以看见好电影中有的一切东西,但就是一样也没有什么用处,很好的音乐,很好的剪辑,很好的演员,很好的画面,但却凑不成一部很好的电影,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拼合品。   
  我很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因为那时候的姜文没这么矫情。那时的他是个树上的疯子,而现在的他则低着头在自己的电影前数数:“十三……十三……十三……”   
  有这样拍电影的人很好,因为这样好让我们知道中国除了无十黄之外还是有其他电影的。   
  但这样的一部电影,要是你还在琢磨着去“理解”和“弄懂”它,你就是十四。   
  最后再提醒一句,看过姜文电影和这些电影原著小说的人都知道,千万不要把小说版权卖给姜文!



---------------------------------------------------------------

  今天是宁波第一天放映姜文的《太阳照样升起》,下班后迫不及待去影院看了。看过之后,有一肚子的话想表达出来;看到第四个段落,周韵挺着大肚子去营房看一堆亡夫的衣物时,我竟然泪流满面。这是一部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的电影,从叙事结构上它借鉴了昆丁·塔伦蒂洛的成名作《低俗小说》,从表达形式上又借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
  
  姜文说,这部影片的故事可以放在任何时代背景来演绎。不错,这是一部关于两个爱情湮没的故事,放置在民国、当代;南美、西班牙、韩国,都可以。但放置在1958年到1976年的背景下,却又宛若寓言。
  
  先说爱情。
  
  周韵还是一个年轻女学生的时候,就被“最可爱的人”诱惑/爱上了。当她大腹便便到大漠的营房去看孩子的父亲,只剩下一堆衣服。她带着痛苦乘坐空荡荡的火车离开伤心的大漠,遗腹子房祖名出生在火车上。
  
  姜文是一个回国建设祖国的南洋归侨,他的女朋友孔镱珊骑着骆驼千里跋涉,就为了他信中的10几个字:你来,我们结婚,我在路的尽头等你。在茫茫大漠中,她真的看到了路的“尽头”,姜文站在“尽头”的后面。在苍天、大漠、他和她中,他说:你的肚子像天鹅绒一样。在沙漠的狂欢夜,他娶了她。
  
  这是1958年的故事,两个女人在大漠的旅途偶遇,一个为着幸福的爱情,一个为着伤心的爱情。
  
  1976年,爱情都湮没了。
  
  周韵带着遗腹子到爱人的故乡,云南的一个山村里。1976年,因为一个梦,和一双绣着鱼的花布鞋,她“疯”了。她看见了重复着亡夫曾经的话语(“我知道,我知道”)的鹦鹉,她追逐这只鹦鹉。她儿子房祖名有着算术的天赋,却被疯妈给逼得不上学,不出门,不出工,随时都堤防着妈妈会做出疯狂的事。
  
  周韵最后对儿子说:我现在好了,你去接下放的人吧。房祖名接了下放的姜文和孔镱珊,半路上就得知自己的疯妈失踪了,只看到沿江漂过的衣物,还有那双花布鞋。下放到山村的姜文成天带着山里的淘气孩子上山打猎,以猎物来挣工分。偶然的一次,他发现了周韵搭的隐蔽的石头房子。他趁夜去探访,看到女人的衣物。而这个夜晚,当他回到家时,却发现自己的老婆孔镱珊和小队长房祖名通奸,她对房祖名说:你唐叔说我的肚子像天鹅绒。
  
  他将猎枪对着房祖名。对死亡毫无畏惧的房祖名问姜文:天鹅绒是什么?姜文说:我会帮你找块天鹅绒,但你看到天鹅绒的时候,也就是你死的时候。离开山村的姜文没有带回天鹅绒,因为他的朋友崔件健开导了他,不是房祖名的错,是他自己“占着茅坑不拉屎”,只顾带一帮毛孩子打猎,把老婆搁家里撂荒的错。但房祖名带回了天鹅绒,他对已经侧身而过的姜文说:她的肚子一点也不像天鹅绒。
  
  “砰——”
  
  两个爱情故事都湮没了。
  
  再说寓言。
  
  周韵在1958年生下遗腹子,在1976年,她疯了。她儿子一直都搞不清楚妈妈是真的疯了还是偶而迷乱。1976年,记得那个年代曾经有一期美国的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Are China Mad? 从习惯于把祖国比做母亲的年代过来的姜文,显然想隐约地表达,1976年,母亲疯了。(1958见,大跃进;1976年,文革结束)
  
  癫狂状态中的疯妈周韵,她上树去抓羊,跟猫说话,给树刨坑,用石头垒房子,在屋顶上用她的海边家乡方言反复地背诵古诗。疯妈不让儿子上学,不让儿子出门,不让儿子出工,经常打儿子的耳光;然后把家里的东西都摔碎了。影片开头,她就把儿子的算盘摔碎了;有一次,她儿子陪着她把家里的碗碟器皿统统都摔碎了。房祖名偶然发现疯妈搭建的石头房子,里面把曾经破碎的东西都拼合好。但房祖名抑制不住的喷嚏把一切表面拼好的物什又都统统震碎了。1958年到1976年,Mad的中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破四旧”活动,连任何外族入侵都不曾毁坏过的曲阜孔林都给捣毁了;掀起的文攻武卫,将传统中国文化的亲情人伦彻底撕毁。现在重新又拼凑的文物和文化,恐怕几个喷嚏也能震得粉碎。
  
  再说魔幻现实的隐喻。
  
  那只说着“我知道,我知道”的鹦鹉和剪去人头的合影照。周韵以为把合影上亡夫的头像剪去就可以忘记不堪的伤心事,但在内心底又无法摆脱。鹦鹉是她的幻觉,也暗示着她心底里无法抹去的期盼。
  
  羊和树。周韵从树上抓下了一只羊,在树下刨了一个大坑。她说,那树因为下面的石头的缘故,所以斜了。房祖名有一次听说疯妈背着石头到河边,追过去,一路上到处都是羊。羊似乎是周韵压抑的情感的指代,而那棵树是她生活的象征。
  
  石头和石头房子。周韵从树下刨的大坑里挖出了很多石头;她背走这些石头;后来房祖名就发现了那座石头房子。石头象征着坚硬,似乎是她在情感上一直执着的影射;石头房子几乎就应该是她的内心了,虽然破碎了,但依然还保留着完好的影像。
  
  鞋和衣物。她因为鞋而迷乱,癫狂;她最后失踪后只剩下一身顺河漂流的衣物。她最初去大漠的营房时,看到的也是亡夫的一叠衣物。姜文趁夜到石头房子里,也见到了她的衣服。鞋和衣物都表示着她感情的投射,那双导致她癫狂的鞋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或者一开始就化成了幻觉中的那只鹦鹉。姜文走进她的内心,看到她的感情,才恍然自己的感情原来很脆弱,随即发现了老婆和房祖名的偷情。
  
  再说性压抑。
  
  在第二段落里,充斥着大量的性隐喻。黄秋生一开始唱歌时厨房里五个应和着的姑娘,她们轮流接了一个匿名的性骚扰电话,接着黄秋生在这种充满性暗示的骚扰电话干扰下把手指切伤,拿起电话对骚扰的人说了句:丢你老母。接下来的他到医务室,在挂满白布的房间里迷失,并性亢进的护士陈冲挑逗。然后是在露天电影场的流氓事件,5个女人的屁股分别被摸了。黄秋生莫名其妙就被误当成流氓之一,在他摔断腿养伤的夜晚,接连2个倾慕他的女人来表白。先是性亢进的护士陈冲,一闻到他的气味就会兴奋得不能自持,甚至晕倒,她倾慕他,想做他的女人。紧接着是一个丑女人,她是骚扰电话的始作俑者,她打骚扰电话的目的就是想听听黄秋生声音,而她为那句亲口对她说的“丢你老母”而感到幸福。
  
  黄秋生是性压抑的角色,与之对应的是性放纵的角色姜文。姜文与护士陈冲一直都在偷情,他的喇叭吹响,陈冲就会到他的房间。姜文跟他老婆拍拖时,就用性幻想虚构了和孔镱珊的性爱过程。但当黄秋生在事情平息之后,在姜文房间里,和陈冲三个人小聚后,他上吊自杀了。他悬挂着的自杀身躯下面,7个女人:5个厨房姑娘,1个倾慕他的骚扰女,性亢进的护士陈冲。整个过程中,
  
  其实,每个人都是性压抑的,包括姜文,他只能靠写出来的性幻想来满足自己。他甚至幻想孔镱珊的肚子像天鹅绒。性亢进的护士陈冲也压抑着,她在与姜文的偷欢中从来没有真正地满足过,所以她对黄秋生才充满幻想。有意思的是,姜文因“占着茅坑不拉屎”而被房祖名与老婆偷了欢。
  
  1958年到1976年,确实是性压抑的年代。这从姜文的另一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早已经作了铺垫。
  
  再说死亡。
  
  周韵的亡夫,死在西北大漠的边陲,应该是执行公务殉职的。这从最后一段周韵挺着大肚子到营房去听俄罗斯人说明和面对有三个弹孔的衣服时可以判断。但在房祖名拿着头像被剪去一个的合影照片时,山村里的人却把周韵的亡夫错认成了另一个人。其实,房祖名的爸爸就是烈士,但村里人却说他爷爷才是烈士。
  
  黄秋生自杀,是在压抑的年代因性压抑不能自持而自杀。房祖名是被姜文打死的,因为他强调了姜文老婆的肚子不像天鹅绒。(我突然想到,姜文在影片里应该是个性无能吧,他跟陈冲偷欢,却不能使陈冲满足;他在结婚前用性幻想来绘声绘色地描述与孔镱珊的性爱,并在结婚前说了:你的肚子像天鹅绒。下放到山村后,他却“占着茅坑不拉屎”,使自己老婆忍不住与房祖名通奸。最后,房祖名说他老婆的肚子其实不像天鹅绒,像是扯破他性无能的遮羞布而使他不能自持,所以枪杀了房祖名。)
  
  周韵失踪了,但更像是肉体死亡了,但内心世界和执著的感情一直都在。所以,后来姜文趁夜在石头房子里见到了她的衣服。
  
  最后说太阳。
  
  其实整部影片的故事跟太阳都没有关系。所以,太阳不过是最后,也是最大的隐喻。相比于用性压抑来暗示压抑的年代,太阳在最后的点睛。太阳不过是乌托邦的革命理想,或者这片禁锢了他7年不能拍片的红色帝国。通篇都像在叙述一个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但最后终于把这个故事放置在“太阳”下面。这是姜文最大的野心,他仍然没有放弃表达他最渴望的主题。司空图曾说,不着一字,尽将风流。他能把整部电影没有一处笔墨来批判敏感的内容,但最后一个回旋,整篇故事都是在表达他的批判。
  
  想起广东的《南方窗》杂志扉页曾经引用一句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的,压抑的年代过去了,太阳照样生起,太阳照姜文的模样升起。但曾经的太阳却一去不复返地湮没了,曾经的纯真爱情,曾经的理想与激情,曾经萌动的青春岁月,都伴随着新的冉冉升起的太阳而彻底湮没了。
  
  这就是姜文,在一句批判的话都没有的情况下(所以影片能够一刀不剪地公映),他始终还是表达了他的意象。


---------------------------------------------

  “太阳照常升起”的合理化解释

    昨天看了姜文的这部新片,并看了Noel等人的评论,觉得美中不足。美的是大家都看到了里面的一些象征和影片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不足的是解释有所牵强,比如和政治的联系,如把“摔碗”解释为“破四旧”,这完全可以不能用1976年,文革和大跃进结束时的日子,放在1966或更早不是更符合现实?还有“太阳”和“苏联”跟中国的现状和前途的联系也过于直接,解释跟影片整个风格不协调。政治的因素应作为理解影片的背景而不是解释的内容。而里面关于性的暗示,我比较赞同,但存在一种更美的解释。以下是我对影片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影片的第一感觉是“乱”,和现实存在差距,没错!这正是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艺术上的超现实主义绝大多数超现实主义是和性的象征联系在一起的,并跟梦,潜意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本片正是一部在现实和梦结合的电影,与其说影片描述的是现实,不如说描述的是一个人的梦。谁的梦呢?老唐(姜文)的梦。影片幻想和现实并存(梦就是这样,现实的素材加上幻想的构造),是大家理解障碍的原因,放在梦里理解比全部放在现实解释,你会体会到本片纯粹的美!下面就来解析这部影片吧:
    影片的真正故事:
    几个重要片断:
    影片中梦里幻想成分:
    一. 我们在老唐的梦里面,片头的疯母其实是老唐的母亲而不是房祖明的,而房祖明其实是老唐自身,老唐从未见过房祖明的母亲,而之所以有这种替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恋母情结”;
    二. “死的烈士”是老唐的父亲,由于在梦里为了逃避“希望父亲的死”,这个“取代父亲,恋上母亲”的“恋母情结”也叫“奥狄浦斯”情结带来的道德批判,老唐用房祖明代替了自己,在影片中以“房祖明的爷爷成为烈士”来掩盖自己的潜意识想法。片中从自己母亲口中说出“父亲死了”也是“恋母情结”的表现。可见这只是“恋母情结”的两种梦里的表现方式,并不存在矛盾。实际情况可能是老唐的父亲并未在现实死去,只是在他的梦里死去。
    三. 房祖明和老唐的老婆通奸时说的“叫我阿秋莎”,也是在梦里发生的。“叫我阿秋莎”其实是父亲形象的一种象征,房祖明同样是自己的一个化妆,同样为了掩饰自己上述的“恋母情结”。老唐因捉奸杀掉房祖明,是在房祖明的“她的肚子一点也不像天鹅绒”,这句话让一直逃避道德批判的“恋母情结”达到高潮,潜意识进入意识,梦想照进现实,意识的道德批判到顶峰,于是老唐杀了自己,即梦里的房祖明。眼前出现了太阳,梦醒了,天亮了。
    四. 同样的“恋母情结”还出现在疯母去领死去父亲的遗物,疯母的哭泣也是这种“恋母情结”受到意识的道德批判的结果。并且衣服上的3个洞,这个数字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是性的最典型象征,这个数字还在影片一处出现过,即黄秋生,陈冲,姜文共同呆在一间屋子里,这里也是潜意识为了逃避意识的道德审查作用而用象征来替代性。
    五. 黄秋生的大部分戏也是老唐的幻想产物,老唐用黄秋生代替自己,也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一种担心—“阳痿”。黄秋生在现实中可以看出,是男性魅力的代表,女性的爱慕对象,而这正是老唐所向往的,于是把自己化妆成黄秋生。但阳痿的担心还是暴露了出来:摔断腿,这个典型的阳痿的象征;对追求者的欲罢不能(陈冲等);以及最极致的上吊(黄秋生在现实中并为死去,而在梦里用上吊表现了潜意识对阳痿的担心)
    六. 对黄秋生的审判。影片中黄秋生死时,5个被摸屁股的人出现在下面,接到骚扰电话的人数正好也是5人。有什么联系吗?5个被摸屁股是梦中老唐化妆成黄秋生进行的性幻想,人数5来自现实中的真实地性骚扰事件(实际上发生的审判实际上是对5个被骚扰电话骚扰得女子的一个调查而发现骚扰者就是老唐本人,而不是摸屁股事件的审判),而调查在梦里变成了对黄秋生的一个审判,实际上是老唐自己被发现是电话案的骚扰者而接受调查(梦里黄秋生被证实是冤枉,是老唐潜意识希望不要被人发现自己的行为的愿望的化妆)。这是老唐在被调查并被确认是骚扰者后做的一个梦(这个梦同样可以在改造地发生,而且更统一)同样是潜意识为了逃避道德批判作用的伪装。
    七. 顺便注:老唐打枪是现实和梦里共有的事。现实打枪是老唐的性缺陷导致无法正常性交发泄;梦中打枪和通奸是一个组合,是阳痿和恋母的集中表现(自己虽然想和母亲发生关系但被自己道德抵制且力不从心)。影片还有许多用到象征的地方,这里就不多说了。
    
    影片里面的现实发生的:
     之所以选择老唐的梦而不是别人的,是因为老唐是影片中唯一可能接触到影片所有人物的人(房祖明就没和黄秋生见过)。疯母现实并不是疯的,只是在梦里,由于疯母是老唐的“恋母情结”的幻想对象,很多潜意识的关于性的语言为了逃避意识的检查作用化妆了,就变成了一些意识不到的,无法用意识理解的词语,于是在我们看来疯母石疯子。实际上的情况是疯母不疯,使现实中老唐的母亲。老唐,一个有点性功能缺陷的人,在 学校里靠打性骚扰电话(这和老唐靠文字,写信发泄性欲和自己去打枪而不是性交发泄欲望是一致的)发泄性欲,并视黄秋生为精神偶像,直到有一天被人发现,调查证实后被发配到农村改造学习,遇上了房祖明。由于现实(欲望得不到发泄,被同事发现自己古怪的癖好)和自身的情况(阳痿恐惧,恋母),在某一晚上在改造地做得一个梦(实际醒过两次一次是杀房时,一次是最后)。是那个时代,性受到压抑的男子的一个典型的梦,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压抑的现状,而这是通过老唐的梦来表现的。
     太阳照常升起,就是梦毕竟是梦,总会醒来,虽然我们想一直呆在梦里满足我们被压抑的愿望,但现实还是不会离开。太阳其实就是现实,从梦里醒来的象征。表现的不是一种希望而是一种无奈何和绝望。这样跟时代背景也一致了。
     以上分析,就可以把表面支离破脆,不和逻辑和通常理解的电影变得合逻辑了。影片就是老唐的一个梦。美啊!

------------------------------------------------------------------
    
     影片有一些元素是肯定导演要表达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思考与反思。
    
     作者的确以政治时代为背景讲述一个时代的疯狂与反思。最有力的证据是原著中的年代背景很模糊,而影片中每个“块”的开始都会交代当前是哪年。
    
     影片真正结束是影片的第三段,就是姜文开枪为结束!
    
    
     "阿辽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
     这句是影片结尾出的台词,年代是1958年。结合火车前一晚出发的“喜庆”场面,表达人们已经为“大跃进”开始疯狂,这时注意看周韵表情,周韵是含泪喊这句话的,“他一笑,天就亮了”是指“天”都要按照人的意志来决定亮不亮,正和“大跃进”和之后的“文革”时,人违反自然规律的思维模式最简单的诠释方式。
    
     “阿辽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天一亮,他就笑了!”
     这句话是影片刚开始的台词,与结束时恰恰相反的是最后一句的主宾关系。这句话是1976年春的年代背景。这时看周韵的表情,演员是面带喜悦的在喊这句话,预示着周韵发泄对”文革“的结束喜悦,而儿子却在树下叫喊“别喊了,快下来”,代表这当时人对这一举动的害怕,认为这种举动无异于爬树自杀,然而周韵在从树上摔下后,并没有大碍,反而在之后的片断中更加坚定的做出对于”文革“已经麻痹的人来说更疯狂的事情。周韵的这些举动都是在1976年春天发生的,而“文革”是在1976年秋天结束的。
    
     不想再说了,建议这样的片子看一遍就行了
  
   姜文的开枪应该是代表结束了一个时代,因为那个儿子是在“大跃进”的那个疯狂的夜晚出生的,而结束就是在这个”文革“的秋天结束。那个儿子就代表着一个时代。
   影片总共4“块”的正常顺序应该是 3 2 4 1

-----------------------------------------------------------------------

  仙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更改总账科目主数据屏幕显示结构——PDF版













丁学良论中国的出路

本文转自FT中文网,丁学良博士的原文为上、下两篇文章,分别是《“小众资本主义”难以持续》和《大众资本主义:中国的出路》,我为了阅读方便,擅自将二文合为了一篇。



这一次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冲击及后果,每天都在以种种方式展现出来。中国迄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次全方位的冲击之下会作出什么样的调整,这是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制定者到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当然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大事。

应该说,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细节和扩展的速度,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相当意外。但是,导致这次危机发生的来龙和基本根源——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济中日益增长的泡沫、美中经济贸易相互依赖关系的深层问题——,在学术界和政策界已经讨论过相当长的时间了。同样,有关中国过去的增长模式以及此种模式光辉层面之下的结构性失衡的讨论,无论在海外还是在中国,也讨论过多年了,相关的评论文章可谓连篇累牍。

客观而言,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讲,是一场源自国外的传染病、急性病。但是,在这场传染病的打击之下,中国自身隐藏的慢性病也迸发出来。中国当下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传染病是外因,更多的是自身肌体内的慢性病在外来传染病的突然打击之下集中爆发。

从宏观角度解析中国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条脉络。理清这条脉络,对于反思中国过去30年的成果与问题,至为重要。可以再次强调,很多病灶多年来就在那里。所以,尽管是外来的传染病打击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其爆发的时机、具体的表现细节,难以事先预测,但必须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自身的问题乃是多年生的慢性病。分析这种病灶的成因、寻找解决的药方,是今天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研究界和政策界,不可推卸的职责。

回顾中国30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我认为可以从“两条道路”来总结。而两条道路中的第二条道路,又应该从两个阶段来分析。

所谓“两条道路”,是指30年前我们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转向"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毛泽东式的社会主义,基本特点是"均、贫"。那时全中国的居民,除了极少数特权阶层享有对公众保密的"特供"保障之外,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均处于极端贫困状况。三十年前起步的中国改革,是从这样一种既平均亦贫困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转变。

对过去30年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研究者能够总结出很多特点。在它的起步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一部分”的少数人先发财,是中国30年发展的基本道路。必须说明,从毛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向邓式的中国资本主义转轨,是一个大进步。不承认这一点,今天的探讨就失去了积极意义。

而“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在过去30年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中国改革的早期,“先富起来”的,多半是中国社会的边缘分子(marginal segments)。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当时的顺口溜上,即“不三不四的发了财”。这些边缘人物,或是曾经饱受打击的“黑五类”,包括“劳改劳教”释放分子,或是曾因投机倒把被处理过的,或是上山下乡人员中的不安分者,或是曾冒着风险从沿海倒卖走私商品的,或是偷偷进行外汇交易的——总之,他们是在毛的激进时代被抛到社会底层的“贱民”,邓的政府也不把资源给他们,他们只好靠自己。一无所有,胆子就大,最早“发财”的,多是这些地位底下的小买卖人。

这种“不三不四的发了财”的现象,当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刺激。很多当时的精英阶层,对这些忽然冒头的边缘分子很不服气。不满也来自政治上刚翻身不久的知识分子,当时曾流传一些说法,比如,有人称外语学院、艺术院校的女教师,伴舞(指在健康正当的舞厅)一晚的收益,比她们一个月的工资还高。

这种“不三不四的发了财”的现象,影响了另外一个更厉害的群体,就是掌握实权的党政官员,他们受到的刺激更大。官员们觉得自己是如此能干,还掌握着那样多的资源,经济上却不如那些不三不四、曾被他们打击和惩罚过的边缘分子。这种心理不平衡,很快导致另外一些人捷足先登,变得“先富起来”。于是,中国社会就出现了今天人们熟悉的那些发财方式,如特权经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等。所有这些术语描写的对象,基本上都是“特权资本主义”,或者“裙带资本主义”。我认为前一个术语更准确一些。

特权资本主义是“官僚资本主义”的一种退化的低级方式——党政官员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如管钱物管项目)或政治权力(如管组织管人事),来为自己或亲友谋取非法的经济利益。官僚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即官僚们虽然也在从事资本主义式的经济活动,但主要是为国有的、政府控制的企业牟利,尽管个人也顺便有些灰色好处。

中国过去的30年,客观上一路走下来的,就是邓式的资本主义道路,也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小众资本主义”。这条道路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的“边缘人”的小资本主义、小打小闹的资本主义,它是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后期为主体的。然后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很快演变成“特权资本主义”。

我这里是从宏观的比较角度,来说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以及第二条道路中的两个阶段。“小众资本主义”导致的国民财富增长和分配的结构,主要体现为三点一面的“国富民穷”、“官富民穷”、“城富乡穷”;这里的“富、穷”当然是相对而言。不过,这种三富三穷的结构,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缺乏宽广坚实的社会支撑,一遇国际经济衰退的风暴,就易引发国内经济的大动荡,提心吊担中国会发生全面的社会危机乃至政治危机。下文,我会以比较具体的方式,来试图说明:为什么中国的小众资本主义的道路,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应该并且如何作大幅度的改变。

---------------------------------------------------------------------------------------------

如前文所述,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主流,是国家资本主义及伴生的特权资本主义,其它形态的本土经济活动都是在它们的夹缝中讨饭吃。在说明这样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型时,我得先列举几个他人常年研究的发现。

清华大学研究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的李教授及其小组发现,中国的社会流动在近20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关注的主要是,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什么样的人能够有更多机会达到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上升,什么样的人缺乏这些机会?

据他们的经验研究,改革的前期即1978-1990年间,中国很多社会基层家庭的子女,能够走出其父母所在的低阶层的机会,远高于1990年代初之后。因为在这之前,中国的教育机会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资源,在社会里分布的较广泛,家庭所承担的教育支出较少,主要由国家买单。这样,很多贫寒子弟可以通过高等教育,在社会里获得上升的通道。但是,他们的研究发现,1990年代初之后,中国的社会流动变得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到了1990年代末及本世纪初,就更难发现大面积的、来自中国社会底层的青年人找到上升的机会——那些既无权也无钱的家庭出身的子女,他们翻身的机会太稀少了。

第二方面的研究,是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等人做的。他们研究的是中国金融体系和各级政府对非国有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在财政金融上的支持。他们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个过去30年中重要的变化:在1990年前的十多年,中国的金融系统和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对非国有、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相当大。然而,这种趋势从1990年代初以后急剧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中央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越来越大量照顾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的垄断性国有企业。

他们强烈建议,反思中国改革的经验教训,不能把30年当作一个整体。因为其间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在1990年代初。

第三种研究是耶鲁大学商学院教授陈志武等作的,他们分析中国每年GDP的增长,到底由哪些人分享成果?结果发现,这块巨大蛋糕被分成的三大块,第一是最大的一块,被政府拿走了,即财政税收;第二块较小的,被城镇居民拿走了;第三也是最小的一块,则是被农村居民拿走了。在1978年,中国的财政税收相当于当年3.3亿城镇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后来的十多年里,即从1978年到1990年代前期,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特别是非国有经济增长迅速,使得中国政府从全部财富中拿走的部分所占的比例,相对处于下降趋势——尽管总量在上升。这说明当时的中国是由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到了1994-1995年,中国政府的财税规模相对最小。

然而,一切在1990年代中期的财税体制改革后,发生了巨变。到了2007年,中国政府的财税已经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比29年前增加了四千万人口的规模。这个数字还不显眼,更显眼的,则是全国资产性的财富总量中,76%掌握在政府,只有四分之一在民间。特别是,从1995年税收政策改变,到2007年的12年间,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5.7倍之多。而同时期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只增加了1.6倍,农民的人均收入只长了1.2倍——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上述三个例子,尽管研究领域不同,但相互印证并大致吻合。

所以,中国的国富民穷,是从1990年代初开始的。它所反映的模式,则是中国过去的GDP增长,主要是两个轮子拉动——政府投资和出口占了大头,国内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愈益弱化。

回到原来的话题。过去30年里,中国早期推动的资本主义,也就是在邓小平式的资本主义——少数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鼓励之下,一些无权势的人开始发财。但1990年后,先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属于权力阶层及其亲友。以权力来交换市场机会、以特权获取财富等等——特权资本主义的趋势越来越突出。

正如我说明的,特权资本主义是官僚资本主义的退化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则是它的高级形式。过去20年里,中国的特权资本主义趋势增强,与国家资本主义趋势增强,是同一过程的两面。这种发展模式的跛腿病,就是中国经济的两个前轮——政府支出和出口——越来越大,而居民消费的后轮越来越小。

在我看来,"内需不足"是个模糊说法,常被中国官员拿来误导公众。今天中国应该强调的,不应该是一般性的"拉动内需",必须从更深层次去解构这个神话。准确地说,中国的要害是"民需"不足;抑制"官需"、提升"民需"才是结构调整的关键。

每次谈到刺激经济的时候,很多中国官员总是说,好,我们加大内需。只要看看那些"加大内需"的细节,绝大多数是政府投资,拉动的还是“官需”,而非“民需”。所以,海内外众多分析家反复说一个基本道理:在全球经济体中,GDP中居民消费所占的比例,中国是最低的,只有35-37%,并且持续下滑。即使如印度这样比中国还穷的国家,居民消费所占比例也达到60%左右,更不用提发达国家了。所以,中国的内需不足,严格地说是“民需”不足。

本次经济危机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大车轮——出口,越来越弱化。根据FT上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的文章,北京的40000亿投入中,真正加强社会福利的部分,只有3000多亿,不到10%。就是再加上7千亿的农村投入,也只有25%。所以,这一次中国的大规模刺激方案,依旧是拉动“官需”。难怪网上有笑话说,40000亿又是拿来建“万里长城”和“阿房宫”。

中国要真正从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从带有慢性病症状的增长模式走出来,就必须让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重大转型,从"少数人先富起来",转向大众资本主义——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发财的机会、从而有递增的民间消费能力,这才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最重要的轮子。

走向大众资本主义,我们应该回顾中国改革初期,在胡耀邦、赵紫阳主政时,在万里、习仲勋等人的协助下,那时首要的考虑,是广大民众脱贫进而致富的政策。当时那么做虽然受条件的制约,但基本目标是明确的。可是从1990年后,中国的"民富"目标越来越边缘化。目前的冲击,只不过是把中国1990年以后三点一面的"国富民穷"、"官富民穷"、"城富乡穷"的模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及其伴生的特权资本主义的风险,暴露出来。

中国走向大众资本主义,必须增加资源和机会的公平分布,包括创业的、职场里升迁的、在全国各地流动和发财的等等。在各行各业里创业和发展的资源及条件,应该大量开放给普通的公民,而不是垄断在政府手里、然后大量暗中输送到权势者亲友的手里。

中国要转向大众资本主义,就得在金融体制和政策上做根本改变,不能将普通民众存在国有垄断银行里的钱,没完没了的注入大型国有垄断企业,而对私营企业又压又打。现在已有让中国沿海的地下金融浮出水面的做法,应尽早让它们完全合法化,与国有银行平等竞争。此外,中国还必须在反垄断上多做实事,不能让垄断性的国有企业从民间吸血太多。

同时,中国政府应在人力资本方面扶持弱势群体。很多国家在作经济调整时,政府都要大量投入,对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从夕阳产业转向朝阳产业的人,进行财政税收上的支持,以降低职业(再)训练和正规教育的个人成本。

中国的服务业太小,已是喊了多年的老问题。中国服务业中,民间经营的大多是低端的,如餐馆、洗脚店等。涉及科技、文化、高级服务行业的部分,政府控制太严。这一块不放开,中国就很难出现大量高附加值的、创新的、提供高学历者就业机会的新型第三产业。中国应降低法律、教育、文化、艺术、传媒、卫生等行业的私营企业准入门槛。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对内开放,中国才能转变到大众资本主义,让更多中国的普通公民,无论是来自乡村还是城市的,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找到更多提升自己人力资本的机会,推出更多新型企业的机会。这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是走出困境的明智之途。如果把拉动内需仍然集中在拉动官需,中国的增长模式将难以持续。要实现从拉动官需向拉动民需的转变,就必须让中国普通公民能有更多的创业、发财、控制财富的机会,从"国富民穷"、"官富民穷"、"城富乡穷"的不平衡走出来,迈向"民富国强"的公平的可持续发展。

ABAP第十步:搜索帮助概览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ABAP第九步:ABAP字典对象——View

更改总账科目主数据屏幕显示结构

更改总账科目主数据屏幕显示结构


一、概述

在集中或单独维护总账科目主数据时,为了提高处理主数据的灵活性,并且满足集中维护与分散维护的特殊需求,我们可以根据维护方式(集中或分散)或科目组来自定义总账科目主数据的显示页面,自定义内容包括:

  • 页面的数量

  • 每个页面的抬头

  • 字段组的取舍以及在页面的位置


FS00:集中维护总账科目145000主数据的页面

系统默认的Layout以“SAP”开头,并且是四位字符,而用户自定义的Layout需以字母“Y”或“Z”开头,字符数为14位。



OB_GLACC21:定义总账科目主数据维护界面布局



定义页面数量以及名称



也可从Layout界面直接双击Position of Groups on the Tab Pages,但需要做进一步选择,才可进入所需更改布局的页面



位置编号以及内容

二、自定义layout3个步骤:

  1. OB_GLACC21,选择New Entries,输入所定义layout的名称及描述,以字母YZ开头,最长不超过4位。

  2. 选择layout并且双击页面左侧的Tab Page TitlesNew Entries,录入Table Page编号以及Title

  3. 选择Table Page,双击左侧的Position of Groups on the Tab PagesNew Entries,录入Position编号并且选择所需的Group Box,在此最多可以5Position。保存。



步骤1New Entries,输入所定义layout的名称及描述



步骤2New Entries,录入Table Page编号以及Title



步骤3New Entries,录入Position编号并且选择所需的Group Box


三、将Layout分配给Chart of Accounts2个步骤:


IMGFinancial Accounting(New) → General Ledger Accounting(New) → Master Data → G/L Accounts → Preparations → Additional Activities → Layouts for Individual Processing → Assign Layout to Chart of Accounts


1、选择所需的Chart of Accounts,双击进入编辑Details


2、为集中维护以及分别维护选择对应的Layout,默认为空,系统自动为Central Layout选择Standard tab Layout(central),为Chart of Accts Layout选择Standard Tab Layout(ch.of act),为Company Code Layout选择Standard Tab Layout(co.code)



步骤1:选择所需的Chart of Accounts,双击进入Details



步骤2:为集中维护以及分别维护选择对应的Layout


系统默认有5Layout,分别为BlockSet Deletion FlagCentralCo.CodeCh.of Act。我们可以通过为集中与分散处理主数据选择不同的Layout,实现灵活控制总账科目主数据维护的功能。



系统默认的5Layout



选择Block后,对应的总账科目被锁住,不可编辑。



选择Set Deletion Flag后,对应的总账科目显示删除。


FS00以集中方式查看总帐科目主数据,我们可以看到,Central Layout的页面格式已经更改为我们所定义的test centralization



FS00以集中方式查看总帐科目主数据


四、将Layout分配给Account Group2个步骤:


IMGFinancial Accounting(New) → General Ledger Accounting(New) → Master Data → G/L Accounts → Preparations → Additional Activities → Layouts for Individual Processing → Assign Layout to Account Group


1、选择所需的Account Group,双击进入编辑Details


2、为集中维护以及分别维护选择对应的Layout,默认为空,系统自动为Central Layout选择Standard tab Layout(central),为Chart of Accts Layout选择Standard Tab Layout(ch.of act),为Company Code Layout选择Standard Tab Layout(co.code)



步骤1:选择所需的Chart of Accounts,双击进入Details



步骤2:为集中维护以及分别维护选择对应的Layout

ABAP第八步:更改ABAP字典

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

当代著名作家“文革”时期作品大全——转

当代著名作家“文革”时期作品大全(1966.5.-1976.10.) (上:1966.5-1973.12.)

1966年

五月
25日,聂元梓与哲学系另6位教师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在北大食堂共同张贴《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

29日,清华附中学生骆小海、卜大华、邝桃生、王铭、张晓宾、熊刚、张承志、陶正、高洪旭、袁东平等学生聚在北京西郊圆明园遗址开会,决定成立第一个“红卫兵小组”。

1967年
五月
郭路生(食指)创作话剧《历史的一页》,讲述红卫兵的成长历史。该剧由李平分导演,姜昆主演。

六月
6日,郭沫若在亚非作家常设局举行的纪念毛主席〈讲话〉二十五周年讨论会闭幕式上,郭沫若即兴创作了诗歌《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1968年
一月
1日,浩然、李学鳌在《人民日报》发表通讯《闻风而动的人们》。

六月
30日,钢琴家殷承宗和京剧演员刘长瑜等,在人民大会堂庆祝建党47周年的文艺晚会上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表演他们的新作钢琴伴唱《红灯记》。

八月
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赵紫阳的通讯作品《大搞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加速农民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化》。

1969年
七月
27日,《人民日报》刊登计红绪的批判文章《掀掉刘少奇一伙复辟资本主义的“筵席”——评<上海的早晨>中的“星二聚餐会”》。

1970年
一月
11日,《人民日报》刊登北京京剧团红光(汪曾祺)的《人民战争胜利的凯歌——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修改过程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971年
三月
《红旗》第3期刊登北京大学闻军(王瑶)的《路线斗争决不能休战——评王明、刘少奇、周扬一伙鼓吹“国防文学”的反动性》。

七月
29日,《光明日报》刊登闻军的《评卖国文学〈赛金花〉》。

本月,上海市革委会写作组正式成立,由在上海市委兼任第二书记的姚文元主管。“上海市委写作组分历史组、文学组、经济组、哲学组等,又下辖有若干外围小组(如‘石一歌’和各种教材编写组)。哲学组的笔名为翟青,历史组的笔名为罗思鼎,文艺组的笔名为丁学雷、方泽生、任犊、石一歌,这些笔名是比较固定的,其他还有,宫效闻、石仑、康立、翟青、方海、齐永红、史锋、史尚辉、曹思峰、梁凌益、戚承楼、靳戈、方岩梁、金风、方耘、常峰、景池、龚进等八十多个笔名。最重头的文章也使用上海市委写作组或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大批判组的名义。”(史义军:《“罗思鼎”和“朝霞”事件》,载《炎黄春秋》,2006年,第2期)写作组最初由朱永嘉、王知常、肖木担任领导核心。1973年5月,肖木调北京任王洪文的政治秘书,王绍玺补入核心。1976年6月,又增补顾澄海、陈冀德、章树琨3人为核心。正式成员约45人,分为历史、哲学、文艺、经济、自然辩证法和秘书六个组,历史组以复旦大学教师为班底,别的小组另调有原宣传部、作家协会、华东师大、上海师院等单位的人。主要成员还有胡锡涛、郭绍虞、陈孝全、高义龙、徐缉熙、章培恒、谭其骧、陈旭麓、王守稼、吴干兑、吴欢章、孙光萱、余秋雨、丁志伟、戴厚英、胡万春、段瑞夏、姚汉荣、高志仁、邓伟志、刘修明、李海生、胡申生、江巨荣、周献明、夏志明、林琴书、邓琴芳、王一纲等。后来以借调使用、办学习班、培养理论骨干等方式建立外围组织,层层向外扩展。第二层次为写作组下属单位,包括电影组、鲁迅研究组、文艺《摘译》编辑部、历史组、市委五七干校六连历史组(原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人员)、党史组、哲学小辞典编写组、哲学组、经济组、《自然辩证法》杂志编辑部、自然科学《摘译》编辑部等11个单位,合共237人。第三层次称为写作组业务联系单位,包括《朝霞》编辑部,苏修文学组、近代史组、战后世界史长编组、历史学习组、党史学习班、《教育实践》编辑部、《科学社会主义》编写组、理科大批判组、自然辩证法组等10个单位,合共202人。到1976年,写作组本部及外围组织人员发展到近500人。上海市委写作组从1971年7月正式建立,到1976年10月停止活动,共发表文章八百篇左右。(参阅魏承思:《中国知识分子的浮沉》,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十月
19日,《解放日报》发表孙逊的《鲁迅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永放光芒——批判刘少奇、周扬一伙政治骗子用唯心论歪曲和诬蔑鲁迅的罪行》。

十二月
浩然的《金光大道》第一部发表在《北京新文艺》1971年试刊第2期。

1972年

1月
16日,《文汇报》发表姚克明的小说《区委副书记》。

本月,上海“《鲁迅传》写作小组”成立,成员有高义龙、陈孝全、吴欢章、江巨荣、周献明、夏志明、林琴书、邓琴芳、孙光萱、余秋雨、王一纲等十一人,取谐音“石一歌”为集体笔名,小组直接归上海市委写作组领导。

2月
26日,《文汇报》发表朱敏慎的小说《带路人》。
孙犁的剧本《莲花池》发表在《莲池》第2期上。

3月
《北京新文艺》试刊第2期刊出李瑛的诗辑《枣林村集》,下乡插队知青丁东《书记的镐》等诗。

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宣传部编的诗集《工程兵之歌》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叶文福《我们在毛主席身边》、韩作荣《师长到工地》。

《红霞万朵——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五十周年诗歌选》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戚积广《白玉基石的赞歌》、曲有源《送粮路上》、胡世宗《战地黄花》等诗。

4月
李瑛的诗集《枣临村集》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黎汝清的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5月
21日,闻军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赞革命现代京剧<海港>的艺术构思》刊登在《光明日报》上。
《文汇报》发表小说上海警备区贾晓晨的《铺路人》。

《解放军文艺》复刊号发表李希凡《阶级斗争经验的概括和结晶(读鲁迅后期杂文)》、诗歌:时永福《伟大号召照前程》,李存葆《野炊》、韩作荣《访磨刀人》、叶文福《工程兵生活短曲》。

延川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编的诗集《延安山花》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路遥《老汉走着就想跑》等诗。

《阳光灿烂照征途——工农兵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徐刚《阳光灿烂照征途》等诗。

云南人民出版社编的诗集《云岭山茶朵朵开——工农兵文艺作品选》由该出版社出版。收昆明部队某部高洪波《号兵之歌》等诗。

6月
1日,《文汇报》发表张秋生的《工农新村的歌(儿歌四首)》。

8日,《文汇报》发表宋运斌、罗达成的散文《大路歌》。

18日,《文汇报》发表俞天白的散文《放蜂时节》。

《解放军文艺》6月号刊出散文:刘兆林《乌兰哈达》等。

《绘新图》(工农兵短篇小说选)由北京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内收李存葆的《雪映旗红》、郑万隆的《春潮滚滚》等。

7月
《湘江文艺》第一期古华的小说《“绿旋风”新传》。

原文化部五七干校政工组编辑的《向阳湖诗选》油印发行。收四大队五连杨匡满《送战友》等诗。

8月
《解放军文艺》第8期刊登小说:管桦《惩罚》,李存葆《青山望不断》,战士曹征路《新来的连长》等。

9月
24日,《文汇报》发表姚克明的散文《写在彩色的橱窗上》。

《解放军文艺》9月号刊出战士李小雨《推土机手》等诗。

《湘江文艺》9月号刊出小说:莫应丰《中伙铺》。

诗集《红日照海河》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刘小放《激战海潮》等诗.

10月
22日,《解放日报》发表张抗抗的短篇小说《灯》。

29日,《文汇报》发表俞天白的小说《突破口》。

11月
25日,《文汇报》发表张抗抗的短篇小说《小鹿》。

《山东文艺》(试刊)第3期发表路早、李存葆的诗《幸福柳》、王润滋的诗《访“莱动”》。

《天津文艺》试刊第一期发表蒋子龙的小说《三个起重工》等。

《四川文艺》11月试刊第二期刊出评论:尹在勤《文艺创作必须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12月
17日,《文汇报》刊出钱国梁的诗《船厂大道》。

《解放军文艺》第12期发表雷抒雁的报告文学作品《沙漠战歌》。韩作荣《戈壁行军》等诗。

《北京新文艺》试刊第5期刊出林志浩《生活土壤的芬芳——略评四篇业余作者的小说》。

1973年

1月
21日,《光明日报》刊出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人王恩宇的文章《延安山花红艳艳——读诗集〈延安山花〉》。

《四川文艺》第一期发表诗歌:胡笳《油海浪花》等;小说:艾芜《高高的山上》;评论:唐正序《移植革命样板戏,深入开展川剧革命》。

《天津文艺》复刊号刊出小说:蒋子龙《弧光灿烂》。

《河北文艺》第1期刊出诗歌:尧山壁《渡“江”进行曲》。

《广东文艺》第1期刊出小说:程贤章《公社食品站》,廖红球《迎着朝霞》。

《安徽文艺》1月号试刊刊出小说:陈桂棣《情深谊厚》。

《长沙文艺》第1期发表莫应丰的短篇小说《山村五月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刊登白寿彝的文章《论秦始皇》,称“他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执行了一条适应历史发展的革新路线,改革上层建筑,促进了封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局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刊登袁伟时的文章《孔子反动教育四议》。

2月
《少年文艺》第2期发表矫健的短篇小说《铁虎》。

3月
3日,《文汇报》发表矫健的小说《春天》。

《解放军文艺》3月号刊出散文:汪浙成《锡林浩特灯火》。

《北京新文艺》更名为《北京文艺》,第一期刊出诗歌:丁东《和大寨英雄握手》。

《四川文艺》第二期刊出散文:邓绪东、赵长天《银花朵朵》。

《内蒙古文艺》试刊刊出评论:温小钰《努力写好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革命样板戏学习札记》。

《吉林文艺》3月号刊出诗歌:顾笑言《踏着雷锋的足迹前进》。

《河北文艺》第二期刊出评论:陈映实《无个性即无共性》。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一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4月

8日,《文汇报》发表吴芝麟的小说《快马加鞭》。

《山东文艺》第5期发表诗歌:王润滋《喧嚣的渔港》。

《辽宁文艺》第4期刊出马达的叙事诗《阿萨》和社员张占兴的诗《顶天立地一个“斗”》。

《湘江文艺》第二期刊出评论:杨文虎《英雄人物要置身于矛盾斗争之中》。

《福建文艺》(试刊)第1期刊出诗歌:俞兆平《催春曲》。

诗集《军垦新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浙江生产建设部队黄亚洲《早晨》等诗。

诗集《塞上新歌》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收解放军某部雷抒雁《沙漠练兵组诗》等诗。

5月
《红旗》第5期发表周建人的文章《学习鲁迅,培养青年》。

《解放军文艺》5月号刊出诗歌:匡满《向阳堤》、韩作荣《筑路歌》;评论:王向峰《要有高度的典型概括》。

《北京文艺》第二期发表诗歌:陈建功《欢送》;散文:韩静霆《小豹》。

《河北文艺》第3期刊出评论:山赤、金梅《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文艺创作——读短篇小说集〈骏马飞腾〉》。

《吉林文艺》5月号刊出诗歌:张天民《大庆诗简》。

《黑龙江文艺》试刊第3期刊出龙彼德《接鞭》等诗。

文艺作品集《朝霞》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收录有小说:段瑞夏《特别观众》、赵自《底脚》、黄蓓佳《补考》。

内蒙古革委会五七干校编的《战地黄花——五 七战士诗歌选》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杨匡汉《红旗底下写青春》等诗。

6月
17日,《文汇报》发表段瑞夏的小说《特别观众》。

《解放军文艺》6月号刊出诗歌:梁上泉《剑门山的路》;散文:汪浙成《第三碗奶茶》。

《山东文艺》试刊第6期刊登诗歌:叶文福《家》等。

《呼和浩特文艺》第二期刊出评论;毕文波、杨匡汉《为捍卫无产阶级文艺方向继续作战》。

张长弓的长篇小说《草原轻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7月
8日,《文汇报》发表张抗抗的散文《大森林的主人》。

22日,《文汇报》刊出俞天白的小说《开端》。

《北京文艺》第三期刊出评论:吴功正《笔蘸浓情谱诗章评——〈放歌长城岭〉的艺术特色》;小说:理由《清明雨》,工人郑万隆《一个心眼》。

《四川文艺》7月号刊出小说:周克芹《早行人》。

《陕西文艺》创刊号刊出散文:路遥《优胜红旗》,陈忠实《水库情深》。

《河北文艺》第四期刊出评论:吴士余、戈尘等《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和创作思想》。

《广西文艺》第7期刊出杨荣国《孔子——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登齐思和的文章《批判孔子的反动唯心史观》,周一良的文章《读柳宗元的<封建论>》。

宫玺的诗集《银翼闪闪》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姜金城的诗集《海防线上的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8月
12日 《光明日报》刊出刘登翰、孙绍振的诗《指点河山重安家——给公社水利专业队》。

《解放军文艺》8月号刊出诗歌:宫玺《机场诗页》;评论:谢冕《战斗前沿的红花——诗集〈红花满山〉读后》;小说:刘兆林《流水清清》。

《四川文艺》8月号刊出小说:周克芹《李秀满》;评论:邓仪中、仲呈祥《学习鲁迅解剖阶级敌人的斗争经验》,尹在勤《新诗要努力向革命样板戏学习》。

《天津文艺》第4期刊出高占祥的诗《银纸彩墨绘英雄》。

《群众艺术》第八期刊出诗歌:沈奇《十万矿石一把抓》;革命故事:贾平凹、冯有源《一双袜子》。

文艺作品集《金钟长鸣》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小说:姚克明《踏着晨光》,散文:张重光《杠棒赞》,贾晓晨《星星寨》,菡子《大海之歌》。

宁宇的诗集《红色的道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福建人民出版社编的诗集《闽山朝霞红》由该出版社出版。收厦门林祁《磨出铁肩好接班》、霞浦县俞兆平《赤脚医生赞》等诗。

9月
15日,上海《学习与批判》创刊。刊登思想评论:王运熙、顾易生、李庆甲《试论屈原的尊法反儒思想》。

《解放军文艺》第9期上刊登诗歌:黄亚洲《鹰儿看看我是谁》、陈国屏《插队》。

《北京文艺》第四期刊出北京人民印刷厂高占祥《满怀豪情印〈公报〉》,北京下乡知青郭小林《前进在伟大的时代——致下乡知识青年朋友》等;评论:黄侯兴、田本相《一篇讨伐“天才论”的战斗檄文——读鲁迅的〈门外文谈〉》;散文:刘厚明《河滩上》。

《河北文艺》第5期刊出评论:吴泰昌《一个反革命复辟的文学口号——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所谓文学“写人”的谬论》。

《湘江文艺》9月号刊出诗歌:王燕生《请献给心中的太阳》;小说:叶之蓁《跑接力赛的人们》。

《文物》第九期刊登包遵信的文章《明<城阙里记>碑文反映的起义农民对孔教的蔑弃》。

10月
《学习与批判》第2期发表评论:徐缉熙《评<红楼梦>》。

《山东文艺》第1期刊出诗辑李存葆《海疆抒情》等诗。

《广东文艺》第10期刊出解放军章明《延安的颂歌》等诗。

《湘江文艺》第5期刊出诗歌:王燕生《指挥长》、株洲市工人聂鑫森《战斗的鼓声》等;评论:李元洛《从“文章得失不由天”谈起——学习鲁迅札记》。

《四川文艺》10月号刊出评论:唐正序、陈应鸾《深入批林整风,继续搞好文艺革命》,王尔龄《古今“礼治”的反动面目》。

短篇小说集《火花》由北京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内收陈建功的《“铁扁担”上任》、郑万隆的《代理班长》等。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成立“批林批孔研究小组”。1974年人员调整后定名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以梁效、柏青、高路、景华、安杰、秦怀文、郭平、施均、金戈、万山红、祝小章、梁小章、史军、闻军、哲军等为笔名。写作组主要由驻两校的军宣队负责人迟群、谢静宜主持,另8341部队文书科副科长、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军宣队代表李家宽任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政工组宣传组副组长宋伯年和清华大学的王世敏任副书记。梁效分为写作组、研究组,主要成员有如范达人、何芳川、汤一介、杨克明、王朝文、卢振义、叶朗、胡经之、梁英明、徐琳、钟哲民、孙静、孙庆升、冯天瑜等,而冯友兰、周一良、林庚、魏建功等老教授在研究组(后改名注释组)任顾问,主要任务是负责写作组的文章“把关”。写作组先要由毛泽东直接向谢静宜下达指示和要求,然后再由谢和迟向“梁效”负责人转达、贯彻;此外,他们还要根据江青等的授意进行写作。梁效存在的三四年时间里,共发表文章181篇。(参阅范达人:《梁效往事》,香港: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

11月
《解放军文艺》11月号刊出评论:李希凡《从未休战 永不休战》等。

《学习与批判》第3期上发表金冲及《<天演论>和中国近代反孔思潮》,秋雨《尊孔与卖国之间——从鲁迅对胡适的一场斗争谈起》。在《尊孔与卖国之间——从鲁迅对胡适的一场斗争谈起》一文中,作者称胡适为“卖国贼”、“反革命”等。

《广东文艺》第11期刊出诗歌:黄子平《胶林深处》。

《陕西文艺》11月号刊出诗歌:谷溪、路遥《歌儿伴着车轮飞》;小说:陈忠实《接班以后》,邹志安《流水欢歌》。

张长弓的长篇小说《青春》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陕西省汉中地区革委会文教局编印的诗集《汉水新歌——汉中地区革命文艺创作选集之一》印行。收张俊彪《毛主席和咱心连心》、沈奇《炉火正红》等诗。

12月
23日,《新疆日报》发表余开伟的文艺短评《努力描写「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读短篇小说〈风从大寨来〉》。

本月,《解放军文艺》第12期发表诗歌:雷抒雁《军训号角》、杨牧《葡萄架下一堂课》、以及常贵田对相声作品《喇叭声声》。

《学习与批判》第4期发表评论:郭绍虞《从汉代的儒法之争谈到王充的法家思想》。

《湘江文艺》第6期刊出报告文学作品:胡英、谭谈《韶山红旗飘万代》。

剧本集《珍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收陆天明《扬帆万里》。

散文集《韶山红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收叶蔚林的《韶山红日》、古华的《种春人的歌》等。



当代著名作家“文革”时期作品大全(下:1974.1.-1976.10.1)

1974年

1月
20日,《朝霞》第1期发表小说:夏兴(段瑞夏执笔)《初试锋芒》,姚真的《红卫兵战旗》,段瑞夏《电视塔下》。

《解放军文艺》1月号刊出草明的小说《幸福》。

《学习与批判》第1期发表余秋雨的《胡适传》,文中写道“这就是曾混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胡适的归宿。十年迁北帝国主义‘所化’,十年后又被封建帝王‘所化’——真是走了一条中国买办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必由之路。”同期还发表评论:姚克明、黄彩虹《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唱赞歌》,翁义钦、倪蕊琴《从当代苏联“工业题材”作品看苏联社会——苏修文学述评之一》等。

《天津文艺》1月号发表蒋子龙的短篇小说《压力》。

《上海少年》第1期发表叶永烈的科学童话作品《干嘛要搬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刊登许怀中的文章《鲁迅评<红楼梦>中对胡适派的批判》。

《文史哲》第一期刊登庞朴的文章《孔府地租剥削内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刊登畅广元的文章《“知、仁、勇”是为“复礼”服务的反动道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刊登陈继会的文章《谈“风格”》。

2月
10日,《解放日报》刊出宁宇的朗诵诗《斥“仁义”、“忠恕”》。

《解放军文艺》2月号刊出短篇小说:朱苏进的《铁流奔腾》。

《朝霞》第2期刊出诗歌:仪表工人冰夫《工人阶级怒挥铁扫帚》、机械工人谢其规《千军万马,直捣林彪老巢》,钱钢《老首长的战友》等。散文:任大霖《路》,吴芝麟《在列车上》;理论:曾培《从孔老二“恶郑声之乱雅乐”说起》。

《广东文艺》第2期刊出诗歌:兵团战士洪三泰《寄自黎母山》。

《山东文艺》第1期刊出李存葆的短篇小说《猛虎添翼》。

《文史哲》第二期发表李衍柱等的评论文章《西沙自卫反击战的壮丽颂歌──读张永枚同志的诗报告〈西沙之战〉》。

3月
3日,《文汇报》发表矫健的散文《春天》。

同日,《江西日报》发表陈世旭的短篇小说《徐家湾里一人家》。

18日,《文汇报》发表复旦大学中文系创作组倪震良的小说《方向》。

《朝霞》第3期刊出诗辑《批林批孔炮声隆》有梅子涵《老大爷的控诉》等;小说:姚克明《挂红花那天》;散文:段瑞夏《怒吼》。

《北京文艺》第2期刊出小说:郑万隆《风雪河湾》。

《湖北文艺》第2期刊出英山县四顾墩大队知识青年熊召政的诗歌《梨沟春早》。

《陕西文艺》3月号刊发小说:邹志安《石桥畔》。

《人民教育》第三期刊登高占祥的文章《谁说工人不能批孔?》

《文史哲》第2期刊登高亨的文章《商君与<商君书>略论》。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刊登王臻中的文章《英雄遍地 光彩照人——评江苏民兵革命斗争故事选<京江怒涛>》。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发表蓝棣之的评论《评小说〈高高的山上〉》。

4月
18日,北京话剧团在京演出话剧《云泉战歌》,编剧刘厚明、蓝荫海。

《福建文艺》第2期发表诗歌俞兆平《林贼与“敲门砖”》。

《广东文艺》第4期刊出廖红球的小说《枇杷成熟的时候》。

《湘江文艺》第2期刊出小说:韩少功《红炉上山》;诗歌:株洲市工人聂鑫森《乐队指挥》;评论:韩少功《“天马”“独往”》,李元洛《反击战的凯歌——喜读诗报告〈西沙之战〉》。

文艺作品集《青春颂》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散文:梅子涵《我和小白榆》;剧本:陆天明《樟树泉》。

5月
10日,《新疆日报》刊出新疆军区某部陈志海、李慎明的文章《碧波南海传号角——喜读诗报告〈西沙之战〉》。

15日,《北京日报》刊出陈满平、殷之光的文章《壮丽的诗篇战斗的檄文——读张永枚同志的诗报告〈西沙之战〉》。

《朝霞》第5期发表散文:路遥《江南春夜》;诗歌:张秋生《雪地开出串串花》、宁宇《干校灯火》等。

《学习与批判》第5期发表评论翁义钦、倪蕊琴《从当代苏联“农业题材”作品看苏联社会——苏修文学述评之二》。

《天津文艺》第3期刊出小说:蒋子龙《春雷》。

《陕西文艺》第3期发表诗歌:工人沈奇《红心飞向中南海》;小说:陈忠实《接班以后》。

《广东文艺》第5期刊出诗歌:农民林贤治《石壁诗草》。

《武汉文艺》第3期刊出诗歌:七四三五工厂胡发云《广阔天地访战友》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刊登陆耀东的文章《鲁迅是这样评论法家的》》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刊登甘竞存的文章《鲁迅是怎样评价法家的》。

《四川大学学报》第1期刊出尹在勤的文章《新诗学习革命样板戏的成功范例——评诗报告〈西沙之战〉》。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刊登陈继会的文章《耿耿正气满胸膛——读浩然的中篇小说<西沙儿女——正气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三期刊登畅广元的文章《孔老二的“诗论”是奴隶主的舆论工具》。

延安地区编创组编的诗集《我是延安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梅绍静《庄严的时刻在今天》。

6月
9日,《解放日报》刊出季振邦的诗《在沸腾的工地上》。

28日,《光明日报》发表北京大学“闻军”的文章《一场复辟与反复辟的生死斗争——评长篇小说<艳阳天>》。

《朝霞》第六期发表小说:孙颙《长江后浪推前浪》。

《学习与批判》第6期发表评论:杜华章《党是领导一切的——革命现代京剧彩色影片<杜鹃山>观后》,徐缉熙《鲁迅是怎样读<红楼梦>的》,戴厚英《“特种学者”的“考证癖”》,翁义钦、倪蕊琴《从当代苏联“军事题材”作品看苏联社会——苏修文学述评之三》等。

《四川文艺》5-6月号发表小说:周克芹《棉乡战鼓》。

《湘江文艺》第3期刊出小说:韩少功《一条红鲤鱼》。

《文物》第6期发表包遵信的文章《明代著名的法家李贽——读<藏书>笔记》。
知青短篇小说集《农场的春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长江后浪推前浪》(孙颙)、《小牛》(王小鹰)等作品。

7月
28日,《文汇报》发表俞天白的小说《进驻的第一日》。

《解放军文艺》7月号发表诗歌:李小雨《架梁》等;散文:叶蔚林《晶妹子》;戏剧:常宝华、常宝田的相声《保卫西沙》,赵连甲等的单弦《铁岭红花》等;小说:战士朱苏进《镇海石和瞄准点》等;评论:吴欢章《革命诗歌的样板——学习革命样板戏英雄人物核心唱段札记》。

《四川文艺》7月号刊出评论:尹在勤《新诗学习革命样板戏的成功范例——赞诗报告〈西沙之战〉》。

《陕西文艺》第4期刊出金谷、路遥的长诗《红卫兵之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期刊登袁伟时《实行法家路线的政治家曹操》,杨荣国《先秦儒法两家思想是根本对立的》。

《文史哲》第四期刊登李国涛的文章《大观园里的造反生力军——从苏州买来的十二个女孩子》。

8月
24日,《解放日报》刊出吴欢章的文章《诗贵立革命之意——读诗集〈红色的道路〉》。

《山东文艺》第四期刊登故事:王兆山《八百斤稻种》。

《四川文艺》8月号刊出诗歌:赵长天《为祖国站岗》。

《湘江文艺》第4期发表诗歌:长沙市工人周实《剧院里的回忆》。

9月
15日,《文汇报》刊出铭鉴的文章《遍地红旗遍地歌——小靳庄诗歌创作活动随感》。

《朝霞》第9期刊出诗歌:张秋生《展览会》等;小说:胡万春《新人小传》,段瑞夏《典型发言——续<一篇揭矛盾的报告>》等;散文:姚克明《起重工的手》等。

《陕西文艺》第5期发表小说:陈忠实《高家兄弟》;散文:路遥《银花灿烂》。

《湖北文艺》第5期刊出英山县知识青年熊召政《献给祖国的歌》。

10月
25日 《文汇报》发表任大霖的文艺短论《从“党的孩子”谈起》。

《解放军文艺》10月号刊出散文:汪浙成《沙漠的笑容》;报告文学作品:侯钰鑫等《辉煌的土地》;评论:叶茂康《轩然大波中的勾结与争夺——从<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看反动阶级内部争斗的特点》。

《朝霞》第10期刊出小说:陈先法、赵兰英《秧田新苗》;散文:王小鹰《花开灿烂》。

《山东文艺》第5期刊登诗歌李存葆的《油城礼赞》等。

文艺作品集《碧空万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朝霞丛刊”之一。收录小说:古华《仰天湖传奇》等。

11月
10日,《解放日报》刊出解放军空军某部宫玺的诗《在向前飞驰的列车上》。

《朝霞》第11期刊出特写:姚克明、刘征泰、徐刚、段瑞夏、陈继光等《上海啊,你的未来》。

《北京文艺》第6期刊登理由、陈志忠《小戏开新花 高歌颂英雄——四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小戏剧目观后》。

《陕西文艺》11月号发表诗歌:工人沈奇《夜巡》。

《湖北文艺》第6期刊出诗歌:工人胡发云《我们的红卫兵战友》。

《四川文艺》11月号刊出诗歌:工人张新泉《出勤簿》。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登吴良镛的文章《从历史上孔庙的兴毁看尊孔反孔的斗争》。

诗集《放歌天安门》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工农兵学员平凹、和谷《工农兵学员之歌》。

12月
《解放军文艺》12月号发表小说:李存葆《合作医疗的风波》。

《广西文艺》第11-12期诗歌:南丹县插队知识青年杨克《红花朵朵》诗。

《云南文艺》第6期刊出诗歌:解放军某部高洪波的《理论小组》。

1975年

1月
《朝霞》第1期发表小说:朱敏慎《广场附近的供应点》,段瑞夏《十年树人》,钱钢《钢浇铁铸》等;诗歌:孙绍振、刘登翰《狂飙颂歌》等;理论:高义龙《作家•创作•世界观——从高尔基的<母亲>和<忏悔>及列宁的批评想起的》。

《学习与批判》第1期刊载任犊的《读〈朝霞〉一年》、刘大杰的《读〈红与黑〉》,孙乐英、陆丽芬《论历史上儒家对妇女的迫害》。

《福建文艺》第1期刊出诗歌:柯原《才溪诗抄》。

《陕西文艺》第1期刊出路遥的散文《灯火闪闪》。

《山东文艺》第1期刊出诗歌:纪宇《船厂抒情》,苗得雨《沂蒙愚公歌》。

《安徽文艺》1月号刊出严阵《东风不停地吹——文化大革命凯歌之四》。

《湖北文艺》第1期刊出诗歌:胡发云《遵义寄情》、黄声笑(黄声孝)《长江号子唱新春》、管用和《公社人》等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一期增刊发表萧萐父的文章《农民革命的风雷对王夫之思想的影响》,唐长孺的文章《曹操法家路线的形成及其局限性》。

《文史哲》第1期发表萧涤非的文章《唐代法家诗人刘禹锡》。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刊登陆文虎的文章《李斯是秦代文化的杰出代表》。


《浙江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刊登蒋风的文章《略谈谚语中反孔和尊孔的哲学思想斗争》。


叶永烈的科普童话故事《烟囱剪辫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月
2日,《文汇报》刊出江迅的诗《扎根派的歌——记一个农场的“扎根农村”誓师大会》。


26日,《人民日报》发表张法的评论《燔虱与除蠹》。


《解放军文艺》第2期刊登小说:刘兆林《特殊合金钢》;散文:温小钰《乌兰牧骑生活散记》。


《朝霞》第2期发表散文:俞天白《高空的闪光》;理论:吴欢章《散文要有战斗的思想光彩——评<崭新的记录>》等。


《学习与批判》第二期发表陈旭麓《“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全集>重印前言》。


《广东文艺》第2期发表叶蔚林的散文《激流飞筏》。


《人民教育》第2期发表冯友兰的诗《七律•欢庆四届人大》。


章德益、龙彼德的诗集《大汗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月
7日,《体育报》发表李健吾的散文《夜访红医村》。


23日,《文汇报》刊发郝铭鉴的文艺短论《文艺创作也要大干快上》。


本月,《诗刊》社举行学习毛主席词二首的座谈会,诗人袁水拍、冯至、李瑛、藏克家、田间等同志在会上做了发言。


《解放军文艺》第3期发表诗歌:叶延滨《女队长的画》、叶文福《天山哨兵》、韩作荣《火热的工棚》等。


《朝霞》第3期刊登理论:任犊的《走出“彼得堡”——读列宁一九一九年七月致高尔基的信有感》。


《北京文艺》第二期刊登滕云、何峰《从“文以明道”看柳宗元的文学思想》等。


《福建文艺》第2期刊出孙绍振、刘登翰《在革命样板戏的光辉启示下——读〈福建文艺〉一九七四年的诗歌》。


《黑龙江文艺》第3期刊出陆星儿的小说《牛角》。


《武汉文艺》第2期刊出工人胡发云的长诗《新的进军》、工人高伐林的诗《钢厂新人》。


《北京大学学报》第3期发表闻军的评论文章《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学习革命样板戏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的经验》。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期刊登吴良镛的文章《我国城市史上儒法斗争的几个问题》。


《齐鲁学刊》第2期发表顾农的文章《评尊儒反法的诗人陶渊明》。


《天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刊登金梅的文章《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在斗争中前进——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第二部》。


4月
29日,《人民日报》刊出蒋子龙的小说《时间的主人》。


《朝霞》第4期发表小说:史汉富《百分之九十五》,杨代藩《春笋岭》,曹雨煤《水妹子》。


《学习与批判》刊登文学评论:彭浦机器厂工人陈大康《谈“出冷门”》。


《湘江文艺》第2期发表诗歌:聂鑫森《磨刀工之歌》。


《文史哲》第2期发表顾农的文章《尊儒反法的文艺思想家——刘勰》,包遵信的文章《道学的形成和它的反动本质——兼论封建社会后期儒法斗争的历史特点》。


5月
25日,《解放日报》刊出诗歌:赵丽宏《在入海口》。


《解放军文艺》5月号刊出浩然《为无产阶级专政冲锋陷阵》。


《朝霞》第5期刊登任犊的文章《让思想冲破牢笼——学习列宁〈欧仁•鲍狄埃〉有感》。小说:孙顒《老实人的故事》;散文:林伟平《献给庐山的歌》。


《天津文艺》第3期发表蒋子龙的文章《势如破竹》、浩然的《学习典型化原则札记》。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第3期刊登黄曼君的文章《鲁迅论<水浒>和反投降派的斗争》。


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编的诗集《喷泉集——工农兵诗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李发模《演出》等诗。


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政治部编短篇小说集《边疆的主人》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收有梁晓声《边疆的主人》,陈可雄《新松挺拔》等。


6月
9日,《人民日报》刊登闻军的文章《文艺必须成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


15日,《光明日报》发表蒋子龙的散文《前锋》。


15日,《北京日报》发表杨义的散文《我们的第一个“脚印”》。


《解放军文艺》6月号刊出诗歌:战士乔良《进山》;评论:常宝华、常贵田《歌颂新英雄 改造旧形式》。


《朝霞》第6期刊登小说:贾平凹《弹弓和南瓜的故事》。


文艺作品集《序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朝霞丛刊”之一。收录小说:姚真《红卫兵战歌》,姚克明《挂红花那天》,姚华《青春颂》;剧本:陆天明《樟树泉》;诗歌:钱钢《钢浇铁铸》,孙绍振、刘登翰《狂飙颂歌》。


《友谊的彩虹——坦赞铁路工地诗歌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张志民《友谊暖在心窝里》等诗。


张长弓、郑士谦合著的长篇小说《边城风雪》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儿童文学作品集《盖红印章的考卷》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内收刘心武《盖红印章的考卷》,铁凝《会飞的镰刀》等。


7月
3日,《北京日报》发表杨义的散文《年轻的共产党员》。


27日,《贵州日报》发表雨煤的小说《山的性格》。


本月,《解放军文艺》7月号刊出诗歌:陈良运《连心桥》、叶延滨《“实战演习”》;评论:毛志成、陈智贤《屈原作品中的法家思想》。


《朝霞》第7期刊载诗歌:柯原《红井》、赵丽宏《胜利的渡口》;评论:陈大康《赞“傻”》;散文:余秋雨《记一位县委书记》,罗达成《兴业路抒怀》,俞天白、王锦园《爆竹声声》;小说:雨煤《山寨钟声》。


《北京文艺》第四期刊登诗歌:顾城《入伍》;散文:韩小蕙《火伯伯》。


《陕西文艺》第四期刊登陈忠实的小说《公社书记》。


《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刊登刘魁立的文章《<水浒>是一部宣传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


《天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刊登夏康达的文章《进化论与复辟狂》。


8月
《朝霞》第8期发表小说:刘绪源《女采购员》,叶蔚林《大草塘》。


《学习与批判》第8期刊有余秋雨的《读一篇先发现的鲁迅佚文》,刘大杰的《唐代社会与文学的发展》和徐缉熙的《漫谈看一点文学史》等。


《湘江文艺》第4期发表韩少功的散文《稻草问题》。


梅绍静的叙事长诗《兰珍子》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9月
26日,《天津日报》发表蒋子龙的散文《渤海雄姿》。


《解放军文艺》9月号刊出李存葆《合围》。


《朝霞》第9期刊出小说:刘观德《钢厂笛声》;文:徐一鸣、林伟平、陈心中《在驼峰上》。


《学习与批判》第9期刊有评论:陈大康《论阮氏三兄弟》,复旦大学工农兵学员仲富兰《宋江的“反诗”》。


《天津文艺》第5期发表蒋子龙的散文《力量源泉》。


《福建文艺》第5期刊出俞兆平《新的长征》、上杭女知识青年林祁《养猪姑娘》和刘登翰、孙绍振《伐木者之歌》等诗。


《安徽文艺》9月号发表杨匡汉的评论《誓做当代鲍狄埃──读农民女歌手殷光兰:“毛主席送我上讲台”的修改稿》。


《武汉文艺》第5期发表陆耀东的《批反面教材<水浒>,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古远清的《大力歌颂社会主义现实的光明面》。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刊登金尧如的文章《从近代儒法斗争试论魏源革新思想的阶级基础》。


《天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刊登金梅的文章《试论浩然的创作道路》。


谌容的长篇小说《万年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张抗抗的长篇小说《分界线》,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
同日,《大众日报》发表李存葆的散文《红军的脚印》。


本月,《解放军文艺》10月号发表苗得雨《革命新愚公的赞歌》、乔良《齐步——走》等诗。


《朝霞》第10期发表小说:刘绪源、蒋明德《光明磊落》,胡万春《永不停步》等;散文:赵丽宏《笛音缭绕》,徐开垒《生活的大书——国庆抒情》;理论:郭绍虞《宋江私放晁盖新析》。


《学习与批判》第10期刊登余秋雨的《评胡适的〈水浒〉考证》,徐缉熙《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评<水浒>的投降主义本质》。


《文史哲》第四期发表肖兵的文章《评李逵》,吴功正的文章《略论<水浒>的政治倾向》。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发表阎崇年的文章《评康熙》。文章称康熙帝“是一个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康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维护领土主权、抗击沙俄侵略,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马季、唐杰忠的少儿相声集《游击小英雄》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1月
1日,《光明日报》刊出谢冕的文章《叙事诗创作的新收获——评〈钻塔上的青春〉》。


同日,《文汇报》发表茹志鹃的散文《凉亭漫话》。


5日,《文汇报》刊出姜彬的文章《创造民族形式的新诗歌》。


22日,《人民日报》刊出殷之光的文章《进一步发挥无产阶级诗歌的战斗作用——谈大力开展诗歌朗诵活动》。


23日,《光明日报》刊出田间的文章《吹起进军号》。


《学习与批判》第11期发表评论:刘大杰《李白的阶级地位与诗歌艺术》。


《北京文艺》第6期发表陈建功的小说《尚奎师傅》。


《陕西文艺》第六期刊登贾平凹的小说《两个木匠》。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刊登陈继会的文章《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评<金光大道>中的张金发》。


12月
7日,《解放日报》刊出吴欢章的文章《需要更多更好的政治抒情诗——诗歌漫谈之七》。


《朝霞》第12期发表小说:贾平凹《队委员》;散文:孙顒《窗口》,罗达成、吴振标《古炮的壮歌》,陈先法、周林发《胜似春光》;报告文学:黄宗英、蒋小磬《可敬的人们──长寿支路菜场的日日夜夜》。


《学习与批判》第12期发表评论:黄霖《“眼前二万里风雷”——评<儒法斗争史话>》,以及上海图书馆顾廷龙、沈津《关于新发现的<京本忠义传>残页》。


《四川文艺》12月号发表周克芹的报告文学作品《银花朵朵》。


《贵州文艺》第6期发表雨煤的小说《季节不等人》。


刘心武的中篇小说《睁大你的眼睛》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彩色故事影片《春苗》在公映。谢晋等导演,李秀明、达式常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红雨》公映。崔嵬导演,曹秀山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第二个春天》公映。影片由桑弧、王秀文导演,于洋、杨雅琴等主演。


1976年


1月
1日,彩色故事影片《决裂》公映。李文化、黄健中导演,郭振清、葛存壮等主演。


17日,《人民日报》发表余秋雨的散文《路》。


20日,《人民文学》复刊第一期刊发小说: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陆星儿《枫叶殷红》、孙颙《老实人的故事》;评论:刘梦溪《封建统治阶级为什么有时禁<水浒>?》。


22日,《人民日报》发表陈漱渝的随笔《视个人名利如粪土》。


24日,《光明日报》发表金梅的评论《努力反映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斗争生活——评长篇小说<克孜勒山下>》。


25日,《光明日报》发表书瀛的散文《雨天访问西固壁》。


同日,《南方日报》发表陈国凯的短篇小说《主人》。


《解放军文艺》1月号发表评论:李元洛《读鲁迅诗论札记》,范咏戈《科学的入口处及其它》等。


《朝霞》第1期发表小说:陈先法《未受邀请的“代表”》;评论:江曾培《向前看》,陈大康《谈“算账”》。


《学习与批判》第1期发表评论:谷超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我焕发出革命青春》。


《北京文艺》第一期发表小说:理由《大路上》等。


《天津文艺》第1期开始连载蒋子龙的中篇小说《机电局长》。


《新疆文艺》第1期发表余开伟的评论《革命风暴的高亢颂歌──读赛福鼎同志的诗文集〈风暴之歌〉》。


《陕西文艺》第1期发表路遥、李知、董墨的散文《吴堡行》。


《文史哲》第1期发表萧涤非的文章《敬读毛主席的光辉诗篇》,黄侯兴的文章《论鲁迅的历史观》,钱林森的文章《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论<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形象》。


彩色故事影片《金光大道》(上集)公映。林农、孙羽导演,张国民、王馥荔、浦克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难忘的战斗》开始公映。汤晓丹、天然、于本正导演,达式常、焦晃、白穆等主演。


2月
同日,《文汇报》刊登茹志鹃的散文《小小山歌大寨音》。


6日,《人民日报》发表金河的短篇小说《急行军》。


8日,《光明日报》刊登茹志鹃的散文《大寨的……》。


《朝霞》第2期刊登小说:刘绪源《凌云篇》,刘观德《岗位》,夏坚勇《掌印》;评论:高义龙《一面镜子——论曹仲和》,江曾培《莫把延安当西安》。


《学习与批判》第2期发表陈旭麓的文章《是拆庙还是补天?——李贽与<水浒>及其他》,谭其骧的文章《碣石考》。


《北京文艺》第二期开辟“认真学习毛主席词二首”专栏,发表曹禺《我们要歌唱——敬读毛主席词二首》,阮章竞《伟大的诗篇 光辉的典范——学习毛主席词二首的体会》。


《江苏文艺》第2期刊发小说:黄蓓佳《开弓没有回头箭》,范小天《板头师傅》,高华《小站春暖》等。


《湘江文艺》第2期发表韩少功、刘勇的评论《斥“雷同化的根源”》。


《福建文艺》第2期发表孙绍振的评论《群众诗歌创作的可喜收获──读〈红日照霞山〉》。


《陕西文艺》第2期发表小小说:路遥《父子俩》,贾平凹《曳断绳》等。


《云南文艺》第2期发表谢冕的评论《时代需要号角》。


高尔品的长篇小说《足球场上》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3月
2日,影片《反击》,李文化导演,于洋、胡朋等主演。


7日,《光明日报》发表蒋子龙的散文《李战斗的故事》。


15日,《新华日报》发表王臻中的文章《文科教改的响亮战歌——喜读短篇小说集<红缨>》。


同日,《光明日报》刊登袁良骏的文章《浅谈鲁迅小说中的复辟派形象》。


《人民文学》第2期发表诗歌:臧克家《忆向阳——五七干校赞歌三首》。


《朝霞》第3期刊发散文:王周生《晨光从这里升起》,胡廷楣《红旗在我们心中飘扬》;诗歌:宫玺《叱咤风云》,刘大杰《七律四首》。


《北京文艺》第3期发表小说:马立诚《决赛之前》;评论:毛志成《“雷峰塔”与“孩儿塔”》等。


《汾水》第3期发表杜书瀛的文章《沿著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进──学习毛主席关于诗歌创作指示的体会》。


《上海少年》第3期发表小说:吴周文《争夺》。


4月
(“四五运动”后),11日,《光明日报》发表雷抒雁的诗歌《天安门在战士心坎上》。


24日,《光明日报》发表陆贵山的评论《走资派的一镜子──谈〈金面光大道〉中的张金发》。


25日,《人民日报》发表黄宗英小说《山亭斗“虎”》。


《解放军文艺》第4期评论:王愿坚、陆柱国《坚持学习革命样板戏,迎头痛击右倾翻案风》。


《诗刊》第4期刊登评论:冯至《“今不如昔”——复辟倒退的滥调》、田本相《学习鲁迅诗歌的战斗精神——读鲁迅后期诗歌有感》、谢冕《壮丽的青春之歌──赞长诗〈钻塔上的青春〉》、罗宗强的评论《一代新人的动人形象──读组诗〈深山创业〉》等;诗歌:韩静霆《“扁担剧团”赞》;通讯:殷之光《北京市举办职工业余诗歌朗诵学习班》、谢文利、蒋原伦《黑龙江召开诗歌创作座谈会》等。


《朝霞》第4期刊发评论:朱杰人《典型化的力量》,高义龙《从“不是奴隶”到“做‘星期五’”》,陈大康《光明与黑暗》等。


《学习与批评》第5期发表刘大杰的文章《韩愈与古文运动》等。


《陕西文艺》第4期发表贾平凹的小小说《对门》。


《黑龙江文艺》发表陆星儿的小说《舞台主人》。


《湘江文艺》第4期发表韩少功的小说《对台戏》。


《群众艺术》第4期发表贾平凹的革命故事《豆腐坊的故事》。


王润滋的长篇小说《使命》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短篇小说集《新的战斗》由北京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内收陈建功的《算账》、李存葆的《蜜桃花开》、母国政的《北疆风雪》等。


石一歌的《鲁迅传》(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学习与批判》丛书”之一。


5月
5日,《解放日报》刊登江曾培文章《文艺创作的重要课题——论表现无产阶级与走资派的斗争》。


11日,《浙江日报》发表单演义的文章《从“独木桥”想到的——读鲁迅小说<风波>有感》。


31日,《体育报》发表顾城的诗《运动场上儿歌》(四首)。


《解放军文艺》第5期刊出诗歌:时永福等《凯歌如潮旗如画——热烈欢呼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的伟大胜利》。


《诗刊》第5期发表诗歌:臧克家《八亿人民齐怒吼》、田间《写在金水桥旁》、时永福《好呵,红色的风暴》、韩作荣《狂飙曲》,韩静霆《干校夯歌》,邹荻帆《饲养员》、张士燮《愤怒声讨邓小平》,王燕生《凯歌飞向毛主席》,刘章《文化大革命好得很》。


《人民文学》第3期上发表小说:陈忠实《无畏》;散文:陈建功《火红的袖标》。


《朝霞》第5期刊登小说:林正义《五月惊雷》,俞天白、王锦园《第一号文件》;评论:潘颂德《真伪辨》。


《学习与批判》第5期发表顾易生、王运熙的文章《读洪皓<江梅引>》。


《湖北文艺》第5期发表徐迟的散文《诗言志——回忆1945年在红岩毛主席给作者题词》。


《陕西文艺》第5期发表李镇、金元浦的小说《地铺》。


电影《青春似火》,董克娜、辛静导演,杨雅琴、辛静等主演。


《河南文艺》第5期发表叶文玲的散文《革命的巨轮》。


电影《西沙儿女》开拍。由水华导演,朱时茂、李秀明、张连文等主演。


《文史哲》第3期发表孙昌熙的文章《试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战斗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发表阎崇年的文章《论王莽复辟的社会基础》,文章称“在当前深入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重温历史,继续批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王莽复辟的社会基础,对于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现实意义的。”


计红绪编剧的电影《千秋业》开拍。


电影《战船台》开拍,傅超武导演,王振江等主演。


俞天白、王锦园执笔的长篇小说《钟声》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陆星儿等著的短篇小说集《枫叶殷红》由农村读物出版社编辑出版。


6月
6日,《浙江日报》发表蒋风的文章《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读长篇小说<前夕>》。


8日,《人民日报》发表解放军某部范咏戈的文章《“一直唱到共产主义”,好!——读<一直唱到共产主义>》。


12日,《人民日报》发表北京电影制片厂于洋的文章《在电影革命的大路上前进》。


14日,《新华日报》发表黄宗英的散文《水──颂宿迁》。


19日,《光明日报》刊登李希凡的《要塑造典型——驳文艺创作上的一种奇谈怪论》。


23日,《人民日报》发表谢冕的评论《同党内走资派作斗争的战歌──读小靳庄大队的两本新诗》。


《诗刊》第6期发表高亨《诗三首》。


《朝霞》第6期发表评论:陈思和《且谈“黄绢之术”》,陈大康《“饮食结构”改善种种》,刘绪源《新生事物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女采购员>创作体会》。


《北京文艺》第6期发表诗歌:黄帅《高举红旗反潮流》。


《陕西文艺》第6期发表陈忠实的散文《努力学习 努力作战》。


《武汉文艺》第6期发表杨书案的散文《红太阳光辉照万代:“农讲所”二题》。


文艺作品集《火,通红的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朝霞丛刊